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边塞军旅类,与守边军人、守边将士、边疆风景、边塞秋天、荒凉景象、思乡情绪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渔家傲·麟州秋词》【年代·作者】 宋...
【分类·归类·类别】
边塞军旅类,与守边军人、守边将士、边疆风景、边塞秋天、荒凉景象、思乡情绪有关。
边塞军旅类,与守边军人、守边将士、边疆风景、边塞秋天、荒凉景象、思乡情绪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渔家傲·麟州秋词》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出自《渔家傲·麟州秋词》
【年代·作者】
宋代·范仲淹
宋代·范仲淹
【释义·赏析·引用】
这首词是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在朝廷任参知政事,受命巡边西北时作于麟州。西夏李元昊自1038年称帝后,连年侵宋,并多次进犯麟州。宋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再败。时逢秋日,范仲淹巡视边关,有感而发,除了这首《渔家傲·麟州秋词》外,还写了一首诗《留题麟州》。
词的上片写出边塞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象,和浓厚的战争气氛;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的劳苦和壮志难酬的家国情怀。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可以说,这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其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情绪悲壮而不颓靡,每一句都堪称名句,具有打动人心的感发力量。先来说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作为上片的开头之句,写出了麟州秋季和内地秋季大不相同的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点出了作者作为一个苏州人,对麟州这个地方进入秋季后景色的异常感受。一个“异”字道出了两地的差别和内心的惊奇。“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写出了边塞荒寒的特点。雁是候鸟,进入秋季即开始南迁避寒。古时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就不再向南飞了,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说,从这里飞向衡阳方向的大雁,毫无留恋之意。以此见出边地的冷清荒凉,守边将士的辛苦也便可想而知。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说:“起叙塞下秋景之异,雁去而人不得去,语已凄然。”。可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为托物寄兴之笔,在此词中有举纲张目的作用。
这首词是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在朝廷任参知政事,受命巡边西北时作于麟州。西夏李元昊自1038年称帝后,连年侵宋,并多次进犯麟州。宋积贫积弱,边防空虚,宋军一败再败。时逢秋日,范仲淹巡视边关,有感而发,除了这首《渔家傲·麟州秋词》外,还写了一首诗《留题麟州》。
词的上片写出边塞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景象,和浓厚的战争气氛;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的劳苦和壮志难酬的家国情怀。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可以说,这是一首古代边防军人之歌,其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情绪悲壮而不颓靡,每一句都堪称名句,具有打动人心的感发力量。先来说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作为上片的开头之句,写出了麟州秋季和内地秋季大不相同的景象。“塞下秋来风景异”,点出了作者作为一个苏州人,对麟州这个地方进入秋季后景色的异常感受。一个“异”字道出了两地的差别和内心的惊奇。“衡阳雁去无留意”则写出了边塞荒寒的特点。雁是候鸟,进入秋季即开始南迁避寒。古时传说大雁南飞至衡阳就不再向南飞了,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衡阳雁去无留意”意思是说,从这里飞向衡阳方向的大雁,毫无留恋之意。以此见出边地的冷清荒凉,守边将士的辛苦也便可想而知。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价“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说:“起叙塞下秋景之异,雁去而人不得去,语已凄然。”。可见,“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为托物寄兴之笔,在此词中有举纲张目的作用。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