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友谊类,与文人交友、文人友谊、志同道合、相互切磋、共同探讨、志趣相投有关。
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出自《移居二首》其一
晋代·陶潜
移居二首(陶潜·晋)
其一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释义·赏析·引用】
《移居二首》写于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当时作者46岁,是陶渊明从园田居迁居至南村不久后创作的。两首诗主题均写的是与南村邻人交往过从之乐。名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出现在第一首中。下面逐句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意思是说早就想迁居南村,并不是因为觉得这里的宅地好。“昔”表过去,说明移居南村的想法由来已久。“卜其宅”,选择这个宅地。《左传·昭公三年》载有古谚“非宅是卜,惟邻是卜”,意谓不要选择好的宅地,而要选择好的邻居。这里的“非为卜其宅”即隐用其典。
所以,接下来诗便提到了邻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听说这里多有生性淡泊的人,很乐意与他们共度时光。“素心人”指心地单纯,没什么欲望和杂念的人。“数晨夕”,逯钦立 校注:“算过了几朝几夕,言过日子。”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怀有这样的想法很有好几年了,今天顺从了这想法完成了迁居这件事。“有年”,多年。兹役:兹,这个;役,事情。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简陋的房屋何必宽大呢,用来足以遮蔽床或席子就好。“取足”,用来足以。“床席”,坐卧用具。“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表明作者对住宅的物质条件并不看重。那他看重什么呢?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邻人们常常到来,面对面谈说先前的旧事。“邻曲”,邻居。“抗言”,对面交谈。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遇有好的文章就一起领略玩赏,碰到不理解的问题就一起共同分析。“奇文”,奇妙的文章或奇特的文字。“疑义”,不了解或不理解的含义或道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的延续,都是作者和邻人们的交往内容。据《宋书》和《与殷晋安别》“去岁家南里,薄作少时邻”诗句可知,陶渊明这一时期,与颜延之、殷景仁、庞通等交往密切,他们都是陶渊明的文友,志趣相投。所以,陶渊明诗中所言“邻曲时时来”,并不是南村住宅的邻居,而是指与南村相邻而居的人。“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文章中的引用举例——
朱益群《人品与文品》:
因为坦诚,需要真实地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敞开心扉给人看;因为对话,需要拿出文章来交流,“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寻找知音,以获得情感的共鸣和思想的契合。
李煜晖《学校读书教育 深觉解立四端》:
待有所疑、有所思、有所备,而后以平等之心就正于方家,才能渐至“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佳境。
刘维石《精品稿件——报纸追求卓越的标志》:
对于一些主题重大、事件复杂的新闻稿件,可以集中编辑部、编委会的力量,大家坐下来共同推敲斟酌。古人云“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就是提倡在交流和推敲中达成一致,从而创造出更加精彩、经典的作品。
张丛博《不以写作为生的“范雨素们”》:
范雨素带来的话题仍在持续发酵,在一片赞扬声音之外,亦有“文本不够好”“被过分吹捧了”等意见。当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文章的种种讨论在情理之中。
刘岳《“闲棋冷子”阎又文》:
这篇“檄文”字里行间极尽挖苦之能事,激起解放军将士极大愤慨。总司令朱德拿着电台抄录的《公开电》,对西北野战军领导说:“向连以上干部宣读,这叫激将法。人家骂我们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也不过如此。”毛泽东要求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不难看出,毛泽东在这里引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偏重“奇文共欣赏”,其称《公开电》为“奇文”,意在讽刺。
(杨新华 释评)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