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思乡念亲类,与晚年、漂泊、思念故乡、比兴手法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出自《成都府》【年代·作者】 唐代·杜甫【全文·原文...
【分类·归类·类别】
思乡念亲类,与晚年、漂泊、思念故乡、比兴手法有关。
思乡念亲类,与晚年、漂泊、思念故乡、比兴手法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出自《成都府》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出自《成都府》
【年代·作者】
唐代·杜甫
唐代·杜甫
【全文·原文·全诗】
成都府(杜甫·唐)
成都府(杜甫·唐)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奏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
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箫奏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释义·赏析·引用】
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杜甫一家从同谷出发,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初到成都时的心境。一方面历尽艰辛来到富庶繁华之地,暂时有了栖身之所;一方面中原故土陷入安史叛军之手,不知何时是归期。所以诗人在诗中表现的是亦喜亦忧的感情,寄寓了感时伤逝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用的是五言古体,颇有《古诗十九首》之风。以“赋”叙事,“赋”兼比兴,感情深沉而含蓄。“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是如此,“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也是如此。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用在诗的开头,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翳翳”是昏暗的样子;“桑榆日”指黄昏时日光照在桑树榆树的顶端,同时“桑榆”也比喻人的晚年;“征衣”就是旅人之衣。“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写的是实景,却又把诗人在垂暮之年尚在跋涉的艰辛形象表现了出来。
新的“山川”新的“人民”,让诗人聊感欣慰的同时,却又不免生出“未卜见故乡”的惆怅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那向东流去的大江,正是故乡的方向,可是游子我的羁旅岁月,恐怕会像这大江一样长,思乡之情会像这大江一样绵绵不绝。“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赋”中有“比”,寄情遥深。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有的版本也作“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一日,杜甫一家从同谷出发,终于在年底到达成都。这首诗写的就是他初到成都时的心境。一方面历尽艰辛来到富庶繁华之地,暂时有了栖身之所;一方面中原故土陷入安史叛军之手,不知何时是归期。所以诗人在诗中表现的是亦喜亦忧的感情,寄寓了感时伤逝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用的是五言古体,颇有《古诗十九首》之风。以“赋”叙事,“赋”兼比兴,感情深沉而含蓄。“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是如此,“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也是如此。
“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用在诗的开头,奠定了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翳翳”是昏暗的样子;“桑榆日”指黄昏时日光照在桑树榆树的顶端,同时“桑榆”也比喻人的晚年;“征衣”就是旅人之衣。“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写的是实景,却又把诗人在垂暮之年尚在跋涉的艰辛形象表现了出来。
新的“山川”新的“人民”,让诗人聊感欣慰的同时,却又不免生出“未卜见故乡”的惆怅来。“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那向东流去的大江,正是故乡的方向,可是游子我的羁旅岁月,恐怕会像这大江一样长,思乡之情会像这大江一样绵绵不绝。“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赋”中有“比”,寄情遥深。
“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有的版本也作“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