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选贤任能类,与咏物、借物喻人、讽喻、识人、发现人才、选人用人、新生事物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小松》【年代·作者】 唐代·杜荀鹤【全...
【分类·归类·类别】
选贤任能类,与咏物、借物喻人、讽喻、识人、发现人才、选人用人、新生事物有关。
选贤任能类,与咏物、借物喻人、讽喻、识人、发现人才、选人用人、新生事物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小松》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出自《小松》
【年代·作者】
唐代·杜荀鹤
唐代·杜荀鹤
【全文·原文·全诗】
小松 (杜荀鹤·唐)
小松 (杜荀鹤·唐)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释义·赏析·引用】
杜荀鹤的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托物讽喻,以松喻人。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说的是小松的成长环境和过程。“刺头”一方面是说小松的形态,满头向上的松针,又直又硬;一方面“刺头”也是拟人的说法,是说它虽然掩没在“深草里”,却还是“与众不同”。“蓬蒿”是草类中长得较高者。“而今渐觉出蓬蒿”,说明从“自小”到“而今”,诗人一直在关注着小松的成长,其对小松的关爱之意不言自明。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是由小松的成长生发的感慨。“时人”是指与诗人同时代的多数人。“凌云”即直上云霄。“凌云木”是对松树的美称,是说它在万木凋零的冬天,也能昂首直立,苍翠凌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是:当下人不能识别这是一种高可凌云的树木,一直到它长成凌云大树时才会称赞它的高大。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表面上还是在说松树,其实是在借物喻人了。对于人才的识别何尝不是如此?当人才还未展露锋芒时,不就像在“深草里”的小松吗?又有谁会重视它呢?通常人们都是在人才已经发挥作用了,才会感叹他的才能,这就是“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寒微,科举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所以说,“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可以看作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有感而发,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才因无人赏识而被埋没的这种普遍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联想引申,有些新生事物最初不被认知,直到看到了成果人们才会去赞美,不也可以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来形容吗?
杜荀鹤的这首小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议论,托物讽喻,以松喻人。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说的是小松的成长环境和过程。“刺头”一方面是说小松的形态,满头向上的松针,又直又硬;一方面“刺头”也是拟人的说法,是说它虽然掩没在“深草里”,却还是“与众不同”。“蓬蒿”是草类中长得较高者。“而今渐觉出蓬蒿”,说明从“自小”到“而今”,诗人一直在关注着小松的成长,其对小松的关爱之意不言自明。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是由小松的成长生发的感慨。“时人”是指与诗人同时代的多数人。“凌云”即直上云霄。“凌云木”是对松树的美称,是说它在万木凋零的冬天,也能昂首直立,苍翠凌云。“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是:当下人不能识别这是一种高可凌云的树木,一直到它长成凌云大树时才会称赞它的高大。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表面上还是在说松树,其实是在借物喻人了。对于人才的识别何尝不是如此?当人才还未展露锋芒时,不就像在“深草里”的小松吗?又有谁会重视它呢?通常人们都是在人才已经发挥作用了,才会感叹他的才能,这就是“直待凌云始道高”。
杜荀鹤出身寒微,科举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所以说,“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可以看作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有感而发,但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人才因无人赏识而被埋没的这种普遍现象。如果再进一步联想引申,有些新生事物最初不被认知,直到看到了成果人们才会去赞美,不也可以用“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来形容吗?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