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哲理事理类,与事物变化、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出自《代悲白头翁》【年代·作者】 唐代·刘希夷【全文·原文·全诗】 代悲...
【分类·归类·类别】
哲理事理类,与事物变化、人生无常、生命短暂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出自《代悲白头翁》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出自《代悲白头翁》
【年代·作者】
唐代·刘希夷
唐代·刘希夷
【释义·赏析·引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还是在说变化,世上没有不变的东西。“薪”,柴火。“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的意思是:已经看到松树柏树被砍伐成了柴火,更是听说种桑的田地变成了大海。
松树柏树是坚强的象征,并且寿命很长,但是却可以很快变成柴火。桑田变沧海、沧海变桑田,来自葛洪《神仙传》有关麻姑的传说,也在说明自然界的一切都在变化中。“已见松柏摧为薪”,用“已见”表明亲眼所见的事实;“更闻桑田变成海”,用“更闻”表示进一步听说的事。“松柏摧为薪”,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所以用“见”;“桑田变成海”,是很长时间才可能发生,所以是“闻”。“松柏摧为薪”变化小,可以亲眼所见,所以用“已见”;“桑田变成海”变化大,但只是听说,所以用“更闻”。一个“更”字表示了“桑田变成海”的出乎意料。
那些看似恒久不变的东西都在变,何况人呢?
下次说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