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说“童子”

时间:2011-11-23 15:39:12 点击:

  核心提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刘备访诸葛亮遇诸葛均,二人草堂叙谈。这时,诸葛均唤道:“童子,童子!——献茶!”窃以为,这实在是扫人雅兴的一叫。“童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男孩子。”《辞海》解释...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里,刘备访诸葛亮遇诸葛均,二人草堂叙谈。这时,诸葛均唤道:“童子,童子!——献茶!”窃以为,这实在是扫人雅兴的一叫。

    “童子”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男孩子。”《辞海》解释为:“未成年的人。”这两种解释,应看作是它的本义,如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就曾自称“童子”。但这种用法并不常见。更多时候,它特指古代道观和隐士身边的童仆或弟子。他们跟随师父左右,通常干一些打杂儿的营生:诸如铺床叠被、洒扫庭除、来客通禀、添香奉茶什么的。这种人文现象,出现在古代文人笔下,就为韬光养晦、逍遥避世的生活方式,抹上了一层理想化的色彩。

    你看,在古典文学作品里,但凡提到童子,大都和隐士、道师或所谓的“仙人”分不开。唐代贾岛有《寻隐者不遇》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水浒传》里,公孙胜师父罗真人门下有童子;《西游记》中,悟空师父须菩提祖师门下有童子,五庄观镇元大仙门下也有童子。《三国演义》里,有两处提到童子。一是童子引刘备见师父司马徽;二是刘备三顾茅芦往见诸葛亮,每次都是童子开门答话。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作品里,“童子”从不见用于称呼。除《西游记》中五庄观里的童子有名无姓(一唤作清风,一唤作明月。岁数也大了点:一个一千三百二十岁,一个一千二百岁)之外,其他一概不知姓甚名谁。这是因为清风、明月围绕着人参果有一些“戏”,冠之以名,叙述方便。而其他童子在作品中只是陪衬,起一种烘托和穿针引线的作用,隐去姓名是为突出其师父,不表明他们本就无名无姓。

    回头再看《三国演义》原著中,刘备二访卧龙见诸葛均一节。书中写道:“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不难看出,电视连续剧就是根据诸葛均的这句话,为了更生活化一些,便让诸葛均先大呼了两声“童子”,结果反倒弄巧成拙——试以情理猜想:诸葛均与童子即便谈不上朝夕相处,也是非常熟悉,自应知其名姓;诸葛均乃读书识礼之人,知其姓名而叫“童子”,就如贾宝玉向“袭人”、“晴雯”叫“丫鬟,丫鬟”一样,让人不可理解,且有辱斯文。所以我认为,这里,编剧若为童子虚拟一个雅名,或让诸葛均只唤“献茶”,就不至于让古人出这样的洋相了。不知读者诸君以为然否?

杨新华

作于1994年12月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 下一篇:由《游戏人间》谈起
  • 上一篇:“荤招”
  •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