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说话

时间:2011-11-24 16:28:01 点击:

  核心提示:说话,是人际间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手段,人的思想多是通过说话来表达的。所以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这个人其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幼童学会说话,是成长阶段中的一个标志:“孩子会说话了不?”...

 

    说话,是人际间交往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交流手段,人的思想多是通过说话来表达的。所以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常常被当作考察这个人其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幼童学会说话,是成长阶段中的一个标志:“孩子会说话了不?”“会叫妈妈了。”作为母亲,此时脸上总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在少儿时期,幼童的说话总是充满着童真和童趣,以其纯洁率直被称作是童言无忌,常常给大人们带来欢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说话的内容变得复杂起来,说话的“工具性”越来越彰显,有了真话假话、实话谎话、好话坏话、正话反话等等的区别。说话变成了一门艺术。

    早在春秋时代,各诸侯国外交活动频繁,那些外交使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说话水平,常用《诗经》中的句子作为外交辞令,孔子就曾教导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后来,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说话的艺术更是登峰造极,出现了很多的论辩家。而象苏秦、张仪之流,凭三寸不烂之舌谋生的“说客”,也便应运而生。《触龙说赵太后》和《烛之武退秦师》是大家熟悉的故事,触龙因势利导和烛之武的巧言辨析,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高超的说话技巧,在使国家转危为安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有了“推销自己”这个提法。如何“推销”?就是要宣传好自己,所以口才能力变得格外重要起来,不知多少人为了练好自己的口才而煞费苦心。电视上各式各样的辩论赛层出不穷,那些选手深得诡辩之三昧,无论做辩论的正方还是反方,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让人佩服得不知说什么好。而《演讲与口才》杂志或与其相类的书籍,也一度是洛阳纸贵。有人甚至说,“讲话能力也是生产力”。

    当然,如果一个人不仅具有实干能力,而且还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无疑是人中精英,自会赢得大家的喝彩并具有了一种亲和力。但是,从传统上来说,我们的观念中更侧重于实际行动,对说话能力常常会一分为二地看。孔夫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又说:“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可见他不喜欢那种花言巧语、花马掉嘴的人,他认为的君子应该做事勤敏,说话却谨慎。现实中,这样的例子也不少:那些把什么事情都看成“小菜一碟”的人说的话,多半就是大话;对那些滔滔不绝、口吐莲花的人,他们越是说得天花乱坠,我们越得多个心眼儿,因为“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些人十有八九靠不住。孔大人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尽管南怀瑾先生另弹别调,但对多数人而言,还是认为这话当当作人生经验来解——对一个人的考察不是要看他说的如何如何,而要看他做的怎么样。

    俗话说,“话能开心锁”。就是说,有了什么事,别闷在心里,找个人聊一聊,就会轻松许多;有了什么矛盾,互相交流交流思想,矛盾或许就会化解。有个电影名字叫《有话好好说》,很是对人的心思,因此这名字便成为了流行语。国际间提倡要“对话”,不能搞对抗,也是这样的意思。常言又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是说人与人之间说话应该懂得尊重,万不可出言无忌,给人造成心灵的伤害。但有人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这样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逢人都有好话奉送,反正“高帽子”不用计成本;还有的是深通世故,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但凡几人相聚或座谈议事,不是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今天天气哈哈哈”,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整个一司马徽——“如卿之言亦大好”!

    “沉默是金”是一句名言,可是没有几人能够墨守。刘震云曾谈到,他听一个语言学家说,一个人每天大概要说3000句话,且大多是胡说八道。但他认为,正是这些没有用的废话在支撑着我们的生活。想想也是,什么话是有用的呢?客气话算是有点用吧?你要再一想,可不也是淡话、废话吗?

    人是社会动物,身份地位常常左右着一个人说话的分量,也就是受重视的程度。比如身居高位者,虽然说的话不是“一句顶一万句”吧,但却是一句顶一句;而多数人说的话却常常是几句不顶一句。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况,那些有身份的人身旁总是前呼后拥地跟着很多人,专心致志地准备聆听教诲。而他说起话来也是底气很足,一句本来没什么可笑的话,也能把大家逗乐了。而另一种情况是,有的话本来很重要,但说话人却是“说大人‘自’藐之”,口欲言而嗫嚅,及至说出来却丝毫引不起反应,甚至还招来奚落的笑声。 “人微言轻”实在是自古而然。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并不陌生,他之所以敢于颠倒黑白,就是因为已经“势倾人主”了,群臣心知肚明却没人敢作声。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赵高已经完全掌握了“话语权”。这和现实中的腐败分子在台上慷慨陈词,向台下没有腐败资格的与会者大谈如何反腐败是一样的。尽管大家知道他就在搞腐败,可也是敢怒不敢言,只能“腹诽心谤”而已。近读陈桂棣、春桃的《中国农民调查》,多次泪流满面。那丁作明无非是替村民说了几句实话,竟被活活打死;小张庄恶人治村制造了四死一伤的惨剧,不仅县有线电视台混淆是非,乡干部更是对那些受害者家属“封嘴”——不准乱说乱讲;而王营村农民集体上访的悲壮和惨烈,更使我想起了那句古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西方哲人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无疑是一句好话,但是静心而想,我却无法乐观,因而设想:如果这话用在两个人关于学术的辩论中,无疑体现的是一种平等意识;如果这话是握有“话语权”一方说的,且讨论的问题事关紧要,那就意味着你“说话的权利”是自言自语;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强权者,且你持的观点又和他的切身利益相关的话,要还指望他能“捍卫你说话的权利”,那就只能说你太书呆子气了,不信你放眼世界看看。

杨新华

2002年2月15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