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揭露讽刺类,与自嘲、皇帝昏庸、选用人才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出自《感弄猴人赐朱绂》
【年代·作者】
唐代·罗隐
【全文·原文·全诗】
感弄猴人赐朱绂 (罗隐·唐)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
【释义·赏析·引用】
朱绂: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也指做官。
这是一首讥讽皇帝贪图享乐,滥施恩赏的诗。诗人以自嘲的口气,揭露了皇帝的荒诞昏庸,国难当头不是求人才、谋国事,而是把自己的开心作为赏赐的理由,以至于出现人才的际遇还不如耍猴人的咄咄怪事。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还有一段本事。据宋代毕仲询《幕府燕闲录》记载:“唐昭宗播迁,随驾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罗隐诗‘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是也。”“播迁”的意思是流离迁徙,这里是指唐昭宗乾宁三年(公元896年),李茂贞军陷长安,昭宗奔华州一事。当时随车驾而行的有一个耍猴的人,他把那个猴子驯服得很是乖巧,能随着朝臣站班或休息,昭宗很是喜欢,于是就赏给了这个耍猴人红色官服,并称它为“孙供奉”。“供奉”是在皇帝左右供职者的称呼;因猴子又称“猢狲”,所以这里的“孙”取的是“猢狲”的“狲”字的谐音,意思是以驯猴供奉御用的官,并不是耍猴人的姓。罗隐诗句“如何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说的就是这件事。下面分句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十二三年内不断赶赴考期,无奈辜负了家乡美丽的山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罗隐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史称“十上不第”。这也就是所谓的“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代指诗人家乡风光,罗隐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因为赶考,他背井离乡,同时故乡也对他满怀期待。可是一次次的落第,使他有了既辜负了家乡美丽的山水,又辜负了故乡期望的惭愧心情。诗句“五湖烟月奈相违”就包含了这样的两层意思。
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何如: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学取:学得。一笑君王:使动用法,意谓使君王一笑。着绯:穿上绯袍。绯,绯袍,即红色官服。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哪里能如学得孙供奉那样,让君王一笑便有官做。一面是真正想为国家干事的人,干求无路;一面是国难当头还在供皇帝游戏娱乐的人却能博得官位。诗人自嘲自己还不如一个耍猴艺人的同时,也将讽刺的矛头指向了皇帝,揭露了他的昏庸荒诞,无可救药。多少无奈和忧愤之情尽在其中。运用模拟:
杨国忠因为有个倾国倾城的堂妹杨玉环,被唐玄宗封为贵妃,于是“一曲称君心,恩荣连九族”(白居易《续古诗十首》),杨国忠很快就爬到了宰相高位。唐昭宗时有个耍猴的,因为能把猴子驯得随着大臣上朝站班,深得昭宗喜欢,于是也很快被昭宗赏赐给了官服,成了“供奉”。同时代的罗隐,应试十几次仍为布衣,难怪他会发出“何如学取孙供奉,一笑君王便着绯”的自嘲愤懑之语。所以,封建时代选人用人,虽说也有一套制度,但还是有捷径可走,能博得皇帝的欢心和赏识,那平步青云,官运亨通就是件简单事。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