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言志抒怀类,与坚持操守、表达禅理、孤高情怀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出自《次韵江晦叔二首》
【年代·作者】
宋代·苏轼
【全文·原文·全诗】
次韵江晦叔二首 (苏轼·北宋)
其二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
雨已倾盆落,诗乃翻水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
【释义·赏析·引用】
这是苏轼依照江晦叔诗作的原韵原字所写的阐发佛理禅道的诗。“次韵”是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诗的原韵原字,先后次序也与被和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诗作共两首,这里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二首。这首诗是宋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轼结束了贬谪岭南七年的生活,在北归途中经虔州时写下的。下面就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听见江的南岸传来音乐之声,终于归来,像一场梦般将自已惊醒。江的南岸上传来的音乐之声,使得苏轼心驰神往,感觉真正是从贬谪之地回来了。回首往事前尘,竟如做梦一般,今天能够归来也像做梦一般。钟鼓:借指音乐。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世间事像浮云一般变幻不定,我这颗心却像孤月高悬般洁净明亮。苏轼一生几次起用,几次遭贬,“浮云世事改”是对朝廷政治生活变化无常的一种反映;“孤月此心明”则是说自己的操守,表示这颗忠君爱民之心始终不变,就像天上的孤月一般洁净明亮。当然,这两句诗也可以这样理解:苏轼此时已经彻悟禅理,明心见性,意思是任凭世间事是如何变幻无常,这颗心却始终如高悬之孤月洁净明亮,不为外物所扰。
雨已倾盆落,诗乃翻水成。——大雨像倾倒盆水一样落下,诗章在如水翻腾般的灵感下写成。
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章江和贡江争相运送着来来往往的客人,站在高树之巅且看那安卧横绝江上的大桥。章江和贡江交汇于虔州,即这里所说的“二江”。木杪:树梢。这也是很具禅意的两句诗,可谓是“闹中取静”,荡出远神。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言:“东坡《自岭外归次韵江晦叔》诗,苕溪渔隐极赏其‘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所谓语意高妙,吐露胸襟,无一毫窒碍者也。然予意则赏其结二语云:‘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以为言外有神也。”
由于“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这两句诗,写出了在世事多变或者说历尽沧桑后,内心的坚守和孤高情怀,颇有一种宁静、恬淡之美,所以深受文人喜爱,有的还在自己的诗词作品中化用。例如宋·汪炎昶《挽毕宰二首 其二》:“浮云时事改,皦日大名全。”清·觉灯《自题小照遣怀》:“江头孤月此心明,苍狗白衣时见改。”现就这两句诗在现实生活或文章写作中的运用模拟如下:
文革结束后,他的冤案得到了平反昭雪,但正所谓“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此时的他早已把个人荣辱看淡,只想着为百姓多干点实事,恨不得把那些年耽误的时间再找补回来。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