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揭露类,与战乱、死亡、灾难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出自《七哀诗》
【年代·作者】
魏晋·王粲
【全文·原文·全诗】
七哀诗 (王粲·魏晋)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释义·赏析·引用】
下泉:《诗经·曹风》中的篇名。《诗序》谓《下泉》为“曹人疾共公侵刻,下民不得其所,忧而思明王贤伯也”,后用为思念明君的典实。
东汉末年,董卓之乱后,又发生了李傕、郭汜之乱。因刘表曾就学于王粲的祖父王畅,两家有世交,于是王粲为躲避战乱,便前往荆州投奔荆州刺史刘表。这首《七哀诗》写的就是他离开长安时的所见所闻。诗的大意是:
西京长安已经乱得不成样子,李傕、郭汜等人像豺狼虎豹一般正在制造祸患。
我再次要离开中原故土,找个寄身之地前往荆蛮。
送行的亲戚面对要离别的我十分伤悲,朋友们依依不舍追攀着车辕。
走出门去满目荒凉见不到什么东西,只见一堆堆的白骨遮蔽了平原。
路上遇到一个饥饿的妇人,抱着孩子遗弃在野草中间。
听着婴儿的哭叫声不断回头,但挥洒着眼泪却没有回转。
“自己还不知道身死何处,又如何能母子双双保全?”
我驱赶着马儿离她而去,因为不忍心再听这样的语言。
向南登上葬有汉文帝的霸陵高冈,回过头远望着难舍的长安。
领悟到《下泉》诗主人公对太平之世的思念,不禁喟然而叹伤心痛肝。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是这首诗中的名句,诗句描写了战乱之下的悲惨景象,揭露了军阀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后世文学作品在涉及东汉末年这段史实时,往往引用这两句诗来表述当时的社会现实。例如——
刘子仲《不可不知的处世方略:非常人非常道·华佗》: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期的三国时期。这时,国家正处于军阀连年混战的状态,疫病流行,万物生灵涂炭,百姓们无时无刻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是当时社会环境的真实写照。
枯树新芽《读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
汉末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继把持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末诗歌中所写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诗》),等等,都是当时动乱现实的真实写照。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