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言志抒怀类,与清高、疏狂、志趣、高情雅趣、不事权贵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出自《桃花庵歌》
【年代·作者】
明代·唐寅
【全文·原文·全诗】
桃花庵歌 (唐寅·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做田。
【释义·赏析·引用】
唐寅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就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便无心仕途,以卖画为生。选中苏州城北桃花坞,建了一处优雅幽静的庭园,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日子。因唐寅一生酷爱桃花,所以便把在这里建成的别墅取名为“桃花庵”。《桃花庵歌》描述的就是唐寅在桃花庵里的生活状态,并藉以表达自己的情志。
诗中前八句是叙事,后面则是议论——言志述怀。叙事部分的特点是以“顶针”的形式和“流水”式的叙述风格,用轻松欢快的口气,表现了唐寅在桃花庵里逍遥自在的悠闲生活。《诗经·桃夭》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句子,并由此产生了成语“逃之夭夭”;晋代的陶渊明则写有《桃花源记》,创作出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所以唐寅的桃花庵本身就是一个意象符号,有着隐居避世的意思在。诗中围绕着桃花大作文章,并由桃花引出了酒——“又摘桃花换酒钱”。所以“花”和“酒”就成了诗人生活的全部——“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接着便是诗人表达自己生活情趣的名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花酒”在这里成了闲情逸致的语码;车马在古代是贵人和富人的拥有物,这里“车马”则代指官场的迎来送往。所以“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的意思就是:我但愿作一介布衣在花和酒之间愉悦忘我地老死,也不愿意过那种虽身为官吏但却不得不在官场上向上司鞠躬作揖违背自己本性的生活。从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到李白的“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再到唐寅的“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古代这样骨子里清高或官场失意的读书人,在精神上有着一脉相承的联系,他们一旦厌倦了官场,便以新的姿态对官场的拘束和礼节来一个“反动”,追求内心的自由和解放——或恬淡闲适,或孤傲不羁,或花酒自娱。其实在这种看似高情雅趣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像陶渊明那样主动弃官的并不多。所以陶渊明之隐,是真纯和自然,没有矫情的成分;唐寅的隐则是在官场受挫后,“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内中有多少的不甘心和不平之气,恐怕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桃花庵歌》里的“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也是很著名的诗句,将另章阐述。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