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联漫话 >> 诗词漫话 >> 内容

辛亥革命诗话

时间:2014-11-06 08:32:58 点击:

  核心提示:一、孙中山题诗吊国殇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他不以诗名,然而偶一为之,便成绝唱,如较著名的有《挽刘道一》一诗: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

 

            一、孙中山题诗吊国殇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他不以诗名,然而偶一为之,便成绝唱,如较著名的有《挽刘道一》一诗:
        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
        尚余遗业艰难甚,谁与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感情真挚,格调清迈,遣词造意,都是很见功力的。
    刘道一,字炳生,号锄非,湖南衡山人,1905年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1906年,他回国参加醴萍浏武装起义,不幸被捕,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外,死时才二十二岁,是辛亥革命期间,为 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王朝、建立民国而英勇献身的第一人。所以孙中山为他写了这首情真意挚的挽诗,对这位少年英雄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器重与信赖。
            二、黄克强诗多自责
    无独有偶,与孙中山同为辛亥革命领袖人物的黄兴,也写过一首挽刘道一的诗:
        英雄无命哭刘郎,惨澹中原侠骨香。
        我未吞胡恢汉业,君先悬首看吴荒。
        啾啾赤子天何意,猎猎黄旗日有光。
        眼底人才思国士,万方多难立苍茫。
    这首诗实堪与上述孙先生的题诗比美,一向被目为近代革命诗史上的姊妹名篇。
    武昌起义爆发后,黄兴在香港闻讯,立即绕道上海,奔赴武汉。行前,他曾写过一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致谭人凤》;
        怀锥不遇粤途穷,露布飞传蜀道通。
        吴楚英雄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
        能争汉上为先着,此复神州第一功。
        愧我年年频败北,马前趋拜敢称雄。
    诗人很谦逊。其实,黄兴自1903年在长沙创立华兴会以来,一直从事推翻专制、建立民国的革命活动,出生入死,身经百战。武昌起义后,清廷急忙起用袁世凯。袁世凯亲到汉口前线视 师,并命他的心腹大将冯国璋,率领北洋各镇新军,大举南下,攻占汉口,直逼武昌,妄图把新生的革命力量扼杀在摇篮里。在这紧张危急的时刻,黄兴又冒险犯难,亲自赶到武汉,带领起 义的鄂军和从湖南赶来支援的湘军,与清兵血战了一个多月,不但保住了武昌这块首义之区,而且拖住了清廷与袁世凯的手脚,使全国许多省份的革命党人都能从容起义,纷纷宣布独立,终 于结束了数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所以,尽管黄兴在阳夏战争中,终因力量悬殊和内部的分裂涣散而失败了,但是,他在推翻专制、建立民国方面所立下的功劳,却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可是 ,在他的诗词中,却经常流露出一种自惭自疚的心情。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不居功,不骄傲,勇于自责的精神与美德,的确是很难得的。
            三、陈去病诗哭宋教仁
    辛亥革命象一股巨大的洪流,把当时许多知识分子,一些文学家、艺术家都卷进它的波涛中来了。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  当时就参加了革命团体光复会,并且曾在浙江绍兴联络会党,协助光复会员、浙江会党头领王金发等人起义,具体参加了革命的实践活动。鲁迅自称在“反清革命运 动鼎盛时,同革命的强盗颇有往来”,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其它如岭南画家高剑文、著名京剧演员夏月珊兄弟和刘艺舟等,也都参加了革命活动。
    南社社员陈去病也是被卷入了这股革命洪流的一名诗人。
    陈去病,字巢南,江苏吴江人,1898年即在家乡组织雪耻会,鼓吹维新与革命。1903年在日本曾加入拒俄义勇队。1904年任上海《警钟日报》主笔,并创办《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 1906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与柳亚子等共同发起组织南社。辛亥革命后,曾参加讨袁护法诸战役。晚年任中央大学教授。
    1913年(民国二年),他写过一首《哭钝初》的诗:
        柳残花谢宛三秋,雨阁云低风撼楼。
        中酒恹恹人愈病,思君故故日增愁。
        豺狼当道生何益,洛蜀纷争死岂休。
        只恐中朝元气尽,极天烽火掩神州。
    宋教仁,字钝初,号渔父,是同盟会重要领袖人物之一,曾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博学多才,连素以高傲古怪著称的章太炎也称“钝初有总理之才”。清末,中日间发生间岛问题时, 宋亲往朝鲜,搜求高丽古代的古迹遗史;又亲往间岛实地探查,写成《间岛问题》一书,使中国政府在谈判中终于获得胜利。片马交涉事起,宋又广泛搜集资料,自绘地图,使世界舆论为之 震动。在中俄界约交涉中,宋又写出《二百年来之俄患》篇。当时俄人要求增戍于撒拉时美,我国上下竟无一人能与之辩者,宋又旁征博引,作《承化寺说》,考证出撒拉时美即承化寺,自 古即为中国领土,从而使中外舆论为之折服。广州起义失败后,宋又与谭人凤、陈其美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决定在长江流域发动起义,对武昌起义起了明显的推动作用。辛亥 革命后,宋赶到武昌,帮助武昌军政府制订颁布了我国第一部约法《鄂州约法》。民国成立后,宋始终积极主张法治、全民选举、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并创立了中国国民党。在第一次国 会选举中,获得了压倒多数,因而遭到了袁世凯的忌恨,被暗杀而死,死时仅三十二岁。
    陈去病的《哭钝初》这首诗,充分表露了当时许多革命党人所共有的幻灭、悲愁和痛苦的心情。
            四、谭人凤诗中遗恨
    谭人凤,号石屏,湖南新化人,与黄兴、宋教仁等同为华兴会员,后又一同参加了同盟会。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与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亲自起草宣言,并在湖北、湖南 、长江一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是武昌起义的播种人和组织者之一,1920年病死于上海。他也能诗,如:
        大地无宁宇,龙蛇斗未央,
        宋因和局误,唐以镇兵亡。
        救世无雄杰,乘时悉虎狼。
        劝君权偃息,冷眼看沧桑。

        茫茫今世界,举国亦堪哀。
        救国无长策,乘时尽莽才。
        山河伤破碎,精力叹龙颓。
        独立苍茫望,英雄安在哉。
    这两首五律虽系一般伤时之作,但却深刻地指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悲痛教训,感情是沉重的。“宋因和局误”,是批评孙中山、黄兴等在武昌起义,民军攻占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后,不 应该轻信袁世凯,与他讲和,结果是葬送了革命的成果。“唐以镇兵亡”,则指明了中国历史上的一种痼疾,即武人干政、军阀横行,而这种痼疾也正是使辛亥革命的参加者们所希图建立的 民主政治遭到失败的重要原因。当时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时期,缺少象美国独立时期的华盛顿那样有力的人物。孙中山、黄兴有华盛顿的思想、胸襟与品质,却没有他那样的实力与威望;袁 世凯有华盛顿那样的实力地位,却又没有他那样的品格和思想,结果弄成了一个帝制复辟和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虽然号称民国,却从未曾有过一届真正民选的政府。这就无怪老同盟会员谭 人凤要在他的诗中浩叹“救世无雄杰,乘时悉虎狼”和“英雄安在哉”、“乘时尽莽才”了。
            五、宁调元狱中悲吟
        拒狼进虎亦何忙,奔走十年此下场。
        岂独桑田能变海,似怜蓬鬓已添霜。
        死如嫉恶当为厉,生不逢时甘作殇。
        偶倚明窗一凝睇,水光山色剧凄凉。
    这是辛亥革命党人宁调元的狱中诗:《武昌狱中书感》。
    宁调元是黄兴的学生,字仙霞,号太一,湖南醴陵人,曾在日本东京参加同盟会,归国后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鼓吹革命排满,后因回湘参加醴萍浏武装起义,被系狱三年。在狱 中参加南社,写了不少诗词,成为南社的重要诗人。出狱后,他曾被聘为北京《帝国日报》总编辑。辛亥革命后,他就任湖南都督谭延闿秘书,组织民军援鄂,出力甚多。民国二年,袁世凯 派人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全国震惊。孙中山、黄兴等看清了袁世凯的嘴脸,在东南发起讨袁运动,推黄兴主持军事,任宁调元为秘书长。武昌的黎元洪与袁世凯勾结,大肆杀害革命党 人。为解决武汉问题,宁自请去湖北,住汉口租界中,暗中联络同志,准备发动第二次武装起义,不幸事败,被捕遇害,死时年仅三十一岁。一位为辛亥革命奔走多年的革命党人,未死于清 廷酷吏之手,却死于革命成功、民国建立后所谓革命党人的牢狱之中,的确是一场悲剧。赶走清王朝那样一头狼,换来袁世凯这样一只虎,辛亥革命“十年奔走”,所得到的就是这样一个“ 下场”,怎能不令诗人含悲,志士扼腕!“死如嫉恶当为厉”,七十年过去了,今天我们来读这诗句,好象还能听到这一位老辈民主革命诗人在狱中悲愤切齿的恨恨之声。

(任光椿 原载于1981.10.10《人民日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剪报整理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