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内容

往事无可挽回诗词名句“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赏析

时间:2017-09-05 07:14:09 点击:

  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命运类,与回忆、追忆、行为错误、命中注定、无可奈何、痛惜之情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出自《六州歌头·长淮望断》【年代·作者】 宋代·张孝祥【全文...

 

【分类·归类·类别】
    命运类,与回忆、追忆、行为错误、命中注定、无可奈何、痛惜之情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出自《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年代·作者】
    宋代·张孝祥

【全文·原文·全诗】
  六州歌头 (张孝祥·南宋)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
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暗销凝。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
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
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
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
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
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
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
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
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释义·赏析·引用】
六州歌头:词牌名。
长淮:指淮河。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与金和议,以淮河为宋金的分界线。此句即远望边界之意。
关塞莽然平:草木茂盛,齐及关塞。谓边备松驰。莽然,草木茂盛貌。
黯销凝:感伤出神之状。黯,精神颓丧貌。
当年事:指靖康二年(1127年)中原沧陷的靖康之变。
殆:似乎是。
“洙泗上”三句:意谓连孔子故乡的礼乐之邦亦陷于敌手。洙、泗:鲁国二水名,流经曲阜(春秋时鲁国国都),孔子曾在此讲学。弦歌地:指礼乐文化之邦。《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邢昺疏:“时子游为武城宰,意欲以礼乐化导于民,故弦歌。”膻(shān),腥臊气。
毡乡:指金国。北方少数民族住在毡帐里,故称为毡乡。
落日牛羊下:定望中所见金人生活区的晚景。《诗经·王风·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区(ōu)脱纵横:土堡很多。区脱,匈奴语称边境屯戍或守望之处。
名王:此指敌方将帅。
宵猎:夜间打猎。
骑火:举者火把的马队。
埃蠹(dù):尘掩虫蛀。
零:尽。
渺神京:收复京更为渺茫。神京,指北宋都诚汴京。
干羽方怀远:用文德以怀柔远人,谓朝廷正在向敌人求和。干羽,干盾和翟羽,都是舞蹈乐具。
静烽燧(suì):边境上平静无战争。烽燧,即烽烟。
冠盖使:冠服求和的使者。
驰鹜(wù):奔走忙碌,往来不绝。
若为情:何以为情,犹今之“怎么好意思”。
翠葆霓旌:指皇帝的仪仗。翠葆,以翠鸟羽毛为饰的车盖。霓旌,像虹霓似的彩色旌旗。
填膺:塞满胸怀。

    张孝祥与张元干,号称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词上承苏轼,下开辛弃疾爱国词派的先河,是南宋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六州歌头·长淮望断》这首词作于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是张孝祥的代表作品之一。上片通过在宋金分界线淮河北望,描写了北方沦陷区让人心痛的景象和敌人的骄纵横行。下片写南宋朝廷苟且偷安一意求和,使中原父老失望,而自己也空有报国壮志,一事无成。整首词沉郁悲壮,充溢着一腔忠愤报国之情。
    “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和“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是词中颇堪玩味的句子。先说说“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
    “当年事”主要指的是靖康二年(1127年)中原沦陷的靖康之变和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年)以淮河为宋金分界线的与金和议。“殆” 表推测,意谓“似乎是”“也许是”。“天数”意谓“天意”,即命中注定。张孝祥临淮北望,触景生情,不由想起了造成今天山河支离局面的上述往事。“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是抒发无奈的感慨。意思是说,追忆回想当年的种种往事,也许是天意吧,好像并不是人力能左右的。其实,无论是靖康之变还是宋金和议划淮为界,都是宋朝软弱和一意求和的结果,亦即是“人为”而非“天数”。张孝祥之所以说“殆天数,非人力”,是一种委婉的说法,其批评之意尽寓“殆”字之中。因为托辞于“天数”,即可把责任推开,这正是统治者的心曲。一个“殆”字,表示了对推断的怀疑和否定,同时也表露了作者内心的无可奈何——事已至此,也只能认命。这样,对自己的心理也算是一种抚慰,可以减少折磨痛苦。“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这句词的意义也就在这里。当我们对犯下的错误承担痛苦的结果,回首往事,总觉得有一种不可知的力量主导了我们,才导致了如今的局面。一旦觉得“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时,我们内心会好过一些,不会再为追悔莫及而痛苦莫名。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鉴赏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