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爱情类,与伤春、惜春、珍惜美好时光、追求名利、别离、分离、悔悟、悔恨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自《闺怨》
【年代·作者】
唐代·王昌龄
【全文·原文·全诗】
闺怨 (王昌龄·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释义·赏析·引用】
“闺”为女子所居内室,代指女子。“闺怨诗”多写少妇的幽怨。王昌龄这首七绝细腻而含蓄地描写了一个贵族女子在一个春日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
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人们的精神也呈现出积极进取的状态,从军边塞建功立业,成为当时人们封侯拜将的一条重要途径。诗中女主人公的丈夫就是这样一位边塞军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交待了闺中女子的家庭背景和当下的心理状态。凝妆:犹严妆、盛妆。翠楼:犹珠楼、玉楼,指女子居住的精美楼舍。由“凝妆”和“翠楼”这样的字眼,可知她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所以是“不知愁”。于是在春日里用盛妆把自己打扮起来,登上自家的高楼要观赏春景春色。然而,当她看到春景春色时,却突然冒出了一个悔恨的念头,这就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柳色清新是春天的特征,也代表着青春和生机勃勃。但蒲柳先衰,青春易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正是这眼前的柳色,触发了她的联想,让她产生了悔意,那就是不该让自己的夫婿为了什么“封侯”的名利,而夫妻分离无人陪伴,辜负青春美好时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妙在将为何见柳色而生悔隐晦不言,而让读者自己生发联想。
男人以事业为重,女人是背后的支持者,正所谓“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但女人毕竟又是情感动物,“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只是诗中女子“忽见”“杨柳”时的心情波动而已,并不代表她正常时候的情感;当她下楼情绪平静后,或许仍会坚持自己当初的选择,盼望丈夫能博取功名封侯而归。
翃凌《女人,不如在我肩头痛哭一晚》:
怨气也不是没有的。但那只不过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只不过是说一声“商人重利轻别离”;也只能是“梦啼妆泪红阑干”。等还是要等。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