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言志抒怀类,与爱国、品德节操、报国之心、不怕牺牲、勇于献身、舍身取义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出自《学阮公体三首》其三
【年代·作者】
唐代·刘禹锡
【全文·原文·全诗】
学阮公体三首 (刘禹锡·唐代)
其三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
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
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
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
【释义·赏析·引用】
“阮公体”是指魏晋时期的著名诗人阮籍所写的五言体咏怀诗。刘禹锡的《学阮公体三首》,不仅是以五言体写就,更重要的是学阮籍的创作态度和表现手法,亦即“使气以命诗”(刘勰《文心雕龙·才略》)。“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是《学阮公体三首》第三首中的名句。
这首诗的主旨是表达自己要以先贤为榜样,刚正守节,哪怕贫困潦倒,也不会与权贵同流合污。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表现了刘禹锡对前贤刚直守节、忧国忧民而不为一己之私打算道德情操的仰慕之情。“昔贤”即古时的贤德之人。“使气”是说坚守刚直的气节。“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意思就是,那些古代的贤德之人大都能坚守刚直的气节,他们为国家忧虑却不为自身打算。“目览千载事,心交上古人”,我眼睛阅览千年来的往事,思想也便与上古的贤人们有了交集。“侯门有仁义,灵台多苦辛”,嘲讽了权贵们绞尽脑汁谋取私利,却又以仁义之名自居。“侯门有仁义”语出《庄子·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灵台”指心。《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郭象 注:“灵台者,心也。”“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我不学那些把腰弯得像磬一样攀附权势的人,即使白白地让甑里生出了灰尘。“磬(qìng)”是古代用玉或石做成的一种乐器,形状弯曲。“甑(zèng)”是古代一种炊具。据《后汉书·范冉传》载,范冉字史云,清高自守,汉桓帝“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结草室而居,穷居自若。“闾里歌之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
“昔贤多使气,忧国不谋身”和“不学腰如磬,徒使甑生尘”,一起句一结句,表达的正是诗人要学什么样的人,而不学什么样的人的志节。
当年,温家宝总理就曾用刘禹锡的“忧国不谋身”来表达自己的操守。那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上,在回答记者有关他“卸任”的提问时,温家宝说:我面临的工作还十分繁重。我应该像一个战士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天,做到“忧国不谋身”,恪尽职守。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