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离别类,与背井离乡、乡愁、身在异地、思念家乡、游子思乡、远离亲人、悲愁、郁闷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出自《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年代·作者】
南北朝·谢眺
【全文·原文·全诗】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眺·南北朝)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释义·赏析·引用】
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谢眺担任随王府的文学,在荆州萧子隆的随王府西府受到了随王的 重用。但由于长史王秀之在齐武帝面前诋毁谢眺, 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秋,谢眺遂被召回京都。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回京都时沿途所见之景和内心感受,表达了对西府旧僚和随王的留恋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奉诏回京的疑惧和对前途的深重忧心。
“暂使下都”即指由荆州随王府还都建康,即今南京。“新林”为浦名,在今南京西南。这里离诗人此行目的地南齐的京城金陵不远,可以说是诗人旅途的最后一段行程。面对目的地的临近,诗人非但没有欣喜之色,反倒忧心回去的路更远了。正是在这样前途未卜的心境下,他才写诗“赠西府同僚”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起首二句就以以壮观的画面和强烈的激情形成先声夺人的磅礴气势,并兼有比兴的意味。“大江流日夜”,是眼前景,可谓信手拈来。那日夜奔流的大江永不停息,正如“客心悲未央”,诗人心中的悲愤也没有尽头。“未央”即未尽之意。诗人这里以“客”自称,内蕴“离乡背井”无所凭依的意思在。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白白地念想着京城已经临近,心中却到底知道返回的路更长。“徒念”二字说明“关山近”并非心中所愿;“终知”二字更说明心中的落寞和怅惘。“关山”以京城近郊的山代指京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通过描写当下的景色,侧面烘托诗人的心境。“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夜色渐退、曙色渐明,诗人引颈远望,京城巍峨的宫殿楼台依稀呈露出雍容华美的气象。“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如果说前面“引领见京室”四句,是对“关山近”的描述,那么这里的“驱车鼎门外”六句,就是对“返路长”的进一步阐发,直抒对西府僚友的怀想。“鼎门”,相传周成王定鼎于郏鄏(今河南洛阳西),名南门为定鼎门。这里借指金陵南门。“昭丘”为楚昭王墓,在荆州当阳县东。这里代指荆州。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驱车来到京城南门之外,却想再看见荆州的太阳;飞驰的太阳尚不可见,何况与众同僚分隔两乡;风云之间有鸟通行的道路,江汉阻隔却没我可行的桥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我就像小鸟儿常怕遭受鹰隼的袭击,又像秋菊交付给严霜一样。“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寄言那些那张网捕鸟的小人,我已高飞在寥廓的天上。“罻(wèi)罗者”,铺设罗网的人,喻指恶语中伤者。这两句既是告慰于友人,也是对谗邪之徒的嘲讽。
这首诗的起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为历来诗评家所称道。
明代谭元春在《古诗归》中评价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千古志士同此感慨。“清代戴明在《历代诗家》中说:“‘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胜绝只消苍浑。”清代宋徵璧《抱真堂诗话》:”谢脁工于发端,如‘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即为五律起句,亦殊警策。“清代王士祯《渔洋诗话》:”或问诗工于发端,如何应之,曰:如谢宣城‘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