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爱国类,与言志抒怀、报国之心、民族情怀、不怕牺牲、勇于献身、舍生取义、忠心报国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我以我血荐轩辕。
——出自《自题小像》
【年代·作者】
近代·鲁迅
【全文·原文·全诗】
自题小像 (鲁迅·近代)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释义·赏析·引用】
这首《自题小像》是鲁迅先生二十一岁时的作品,鲁迅于1931年重写时题:“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之,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另据许寿裳《怀旧》言:“1903年他(鲁迅)二十三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自题小像》就是在个人照片上所题的诗,所以这是一首言志抒怀之作,表现了青年鲁迅的志向和理想。
“灵台无计逃神矢”运用希腊神话典故,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灵台”指心。语出《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郭象 注:“灵台者,心也。”“神矢”即神箭。希腊神话中爱神丘比特身上背有两支箭,被金箭射中的人就会滋生爱苗,情爱如痴。“灵台无计逃神矢”意思是说自己的心无法躲开爱神之箭,早已被其射中,表明对自己对祖国的爱不会改变,是与生俱来的。接下来的“风雨如磐暗故园”,则描写了祖国政治环境的恶劣。“磐”是大石。“风雨如磐”形容风雨极大,比喻形势严峻、社会动荡。“风雨如磐暗故园”,是说我的祖国风雨飘摇,暗如磐石压顶。“风雨如磐暗故园”概括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黑暗悲惨的社会现实。“寄意寒星荃不察”,意思是我想把拯救祖国的理想寄托于天上的启明星,可故乡的人民却并不理解。“寄意寒星”语本宋玉《九辩》“愿寄言夫流星兮”;“荃不察”语出屈原《离骚》“荃不察余之衷情兮”。“寒星”亦名启明星,在黑暗将去黎明来临之前,这颗星在天空中最亮。“荃”为香草名,古时比喻国君,这里借喻祖国人民。“不察”,不理解。“我以我血荐轩辕”,意谓我要把我的一腔热血荐献于中华民族。“荐”,进献,祭献。“轩辕”即轩辕黄帝,中华民族的始祖,这里代指中华民族。“我以我血荐轩辕”,可看作是青年鲁迅对祖国和人民发出的庄严誓言,他要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为唤醒民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如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与爱国主义精神相关的文章中经常被引用。例如——
赵爱玲《谈爱国责任》:
无数仁人志士以爱国为崇高之志,以报国为终生之责。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是一种责任;国歌中所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也是一种责任。
蒲宏凌《爱国:家国天下 爱国如家》: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的爱国传统,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都体现出真挚的爱国情怀。
张政 王子墨 刘文嘉《“赶考”路上看之江》:
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浙江成了弄潮儿。“祖国沉沦感不禁”的胸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敢为人先的浙江,在中国革命解放进程里格外突出。
李思辉《为国歌立法有利于弘扬爱国精神》:
国歌的创作背景正当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忧的时刻,仔细聆听,国歌里有“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节操,有“余虽不在位,当与国共存亡”的气魄,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壮烈,中华民族五千年不屈的气节精神、为国为民粉身碎骨的血性,都在其中。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