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类,与理趣、自信、站位高、不怕挑战、有理想、有抱负、志向远大有关。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出自《登飞来峰》
宋代·王安石
登飞来峰 (王安石·北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释义·赏析·引用】
《登飞来峰》是王安石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夏,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登飞来峰后写下的。当时诗人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理想,对政治前途充满信心。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在说明飞来峰及其之上的应天塔之高。飞来峰,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传说此峰是从琅琊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唐宋时上有应天塔;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寻”为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其高。高到什么程度呢?“闻说鸡鸣见日升”,听说鸡叫时就能见到太阳升起。山下通常拂晓时鸡叫,离太阳初升还有一段时间。可因为飞来峰和其上的塔极高,所以这里见到太阳就早,以至于鸡叫时就能见到太阳。诗人冠以“闻说”二字,既形容了峰、塔之高,又表明所言并非实有其事。接下来诗人写下了观日出的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只是因为身体在最高的层面上。由于在传统文化中,浮云蔽日常用以形容邪臣蔽贤,所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很容易让人想到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政治抱负,和不怕挑战、积圾进取的精神。其实,“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趣还不限于此,人们从中体会到的哲理还包括:思想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纷乱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不会被种种假象所迷惑;一些伟人因其站位高,所以就能想常人所不能想,见常人之不能见,从而领导社会变革。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在引用时,常有人误作“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可能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更为通俗的缘故吧。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立意和手法上多有类同之处,可相互参照理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运用举例——
陈键兴《习近平:“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习近平指出,“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只要大家登高望远,就能看清主流、把握大势,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孙新阳《纪检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
政治站位决定政治觉悟、政治眼光,也关乎政治立场、政治方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观大局、察全局,才能想明白、看明白、干明白。
刘霞《空中谍战,高科技的比拼》:
你站得越高,就能看到越远,正如宋代诗人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所说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因此,空中情报搜集已经成为所有空军行动的重中之重。
刘良军《人生需要看得开》:
而看得开正是心静的表现,是“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通透与远见。一个人一生中事事看得开,何愁快乐不相伴,烦恼不远离?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