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诗词名句大全 >> 内容

人到老年心志不死诗词名句“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赏析

时间:2019-10-28 07:48:17 点击:

  核心提示:【分类·归类·类别】 爱国类,与言志抒怀、意志坚定、理想不灭、斗争精神、政治信念、热爱祖国、自勉自励有关。【诗词名句·出处】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出自《五十初度时在昌平》【年代·作者...
【分类·归类·类别】
   爱国类,与言志抒怀、意志坚定、理想不灭、斗争精神、政治信念、热爱祖国、自勉自励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出自《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年代·作者】
    清代·顾炎武
【全文·原文·全诗】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   (顾炎武·清)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释义·赏析·引用】
    1662年,是康熙元年。五月二十八日,顾炎武的四十九周岁生日是在昌平度过的,并且写下了律诗《五十初度时在昌平》。“初度”出自屈原《离骚》:“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指始生之时、出生之日,所以后世也作“生日”解。“五十初度”意谓过了四十九周岁这个生日开始进入五十虚龄。
    顾炎武一生六到昌平,除了京北的山水让他感兴趣外,这里还有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去昌平拜谒明陵,成为他表达对明朝故国之思的一种方式。
   1662年四月十五日,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云南府。五月初八,郑成功病逝于台湾。虽说一直与清政府采取不合作态度,坚持着明朝遗民的身份,但十七年过去,顾炎武心中光复河山的希望日渐消磨。所以,在《 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这首诗里,他的情绪低沉而苍凉,写下了一个半百老人精神不死的心灵轨迹。
    人到老年逢生日,不免总要回顾过往。“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就是顾炎武对过往人生境遇的总结。意思是:想不到沦落失意理想落空,在匆匆而逝的时光里,像漂荡浮萍一样度过了今生。居然:竟然,表示意想不到。濩落(hù luò):即“瓠落”,“廓落”,大而空廓貌。语本《庄子·逍遥游》。引申为沦落失意。“居然濩落念无成”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化用而来。隙驷:比喻易逝的光阴。隙,墙壁上的缝隙;驷,马。《墨子·兼爱下》:“人之生乎地上之无几何也,譬之犹驷驰而过隙也。”流萍:漂荡的浮萍。常比喻漂泊无定的人生。
    “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是这首诗中的名句,表达了诗人不以年老为忧,仍希望国泰民安,出现盛世景象。“远路不须愁日暮”,是由《史记·伍子胥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化用而来。伍子胥原话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到了落日时分而路途还很遥远,所以我干脆倒着跑了。表示自己开始不择手段。而“远路不须愁日暮”是说,虽然路途遥远,也不必为将要日落而愁苦。这里“远路”喻指反清复明事业;“日暮”喻指自己进入五十之年。意思是说,知道反清复明任重道远,但我也不为自己已进入暮年而忧愁。“老年终自望河清”,进入老年也仍然始终希望恢复故国。终自:意谓“始终”。自,始,开头。河清:指黄河水清。因黄河水浊,少有清时,古人以“河清”为升平祥瑞的象征。“望河清”表明清统治的当下为“乱世”,明统治时期是“治世”。又因“河清”千年一遇,“老年终自望河清”便有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明知其无望而望之的意味在。所以说,“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是在表达一种意志,呈现一种精神。即反清复明之心并不因年老而终了,明知希望渺茫但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如果说首联不免情绪低落的话,那么颔联“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则是自勉自励。在风格上,“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颇有杜诗的“沉郁顿挫”之美。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情绪上承首联,是赋体但又别具象征之意。黄鹄:鸟名。《商君书·画策》:“黄鹄之飞,一举千里。”鹄即天鹅,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高才贤士。青骢:毛色青白相杂的骏马。这里“黄鹄”和“青骢”分别用来比喻明朝的遗民文士和抗清勇士。“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一方面是描摹自己的漂泊状态,一方面则暗喻反清斗争情势。顾炎武是文士,所以说“常随黄鹄翔山影”。黄鹄本应高飞九天,但这里却在山影里飞翔,意谓自己与反清的文士们一起常进行隐蔽的斗争。“惯听青骢别塞声”,青骢本应在边塞奔驰,但他对听到“青骢别塞”之声却习已为常。“青骢别塞”喻指抗清武装逐渐瓦解。“随”表明身处其中,“听”表明身在其外,只是听到消息。
    “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在情绪上上承“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陵京:陵寝。旧国:原来的国家;故国。可能;能否。钟鼎:钟和鼎。上面多铭刻记事表功的文字。尾联的意思是说,抬头看到那些明朝帝王的陵寝还像处在原来的国家一样,能否完成复明的事业而“钟鼎扬名”呢?
    这首诗对仗工整,用典自然而不落痕迹。塑造了一个历经沧桑,但年老志坚,信念不灭的自我形象。读来有一种哀而不伤、淡定从容、坚毅内敛的沉郁之美。而“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尤为后人所称道。
    张亦伟《高洁的品格与真率的诗风》:
    他(魏耕)的诗作全部用干支纪年法,显然是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他自信总有一天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救济苍生,振兴故国。如《春望有感》:“流云哀过雁,舞剑拂深宵。欲献河清颂,天边金阙遥。”这使我们想起顾炎武晚年所写的《五十初度,时在昌平》:“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真是异曲同工。
    民国时期的大文人胡适,一生坚持自己的理想与立场,也非常喜欢“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这两句诗。七十岁生日时,他还曾用“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来作为自寿联。
杨新华 释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鉴赏文章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