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类,与创作辛苦、出精品、锤炼字句、写作态度、严肃认真有关。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出自《 题诗后》
唐代·贾岛
题诗后 (贾岛·唐)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释义·赏析·引用】
这首诗是贾岛在自己创作的《送无可上人》“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下所加的自注,故后人在编辑时加题为《题诗后》。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表明了“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诗的来之不易,是他用了三年时间苦思而得,所以一吟诵便想到其中呕心沥血的经历,忍不住两眼流泪。“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仍是对这句诗的自许。意思是说如果得不到知音的欣赏,就回到家乡的山里去隐居不再写诗了。对“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的评价,历来看法不一。有人认为“有幽致”(《瀛奎律髓汇评》冯舒语)“精于禅”(《重订中晚唐诗主客图》),也有人不以为然,“不知此二句有何难道”(《临汉隐居诗话》)。
贾岛作诗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所以有“苦吟诗人”的雅号。“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创作过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也作“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后来就成为文学创作精益求精的名句,被广泛引用。例如——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贤文《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无论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所体现的都是一种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一种精益求精的艺术精神,一种“诗文随世达,无日不趋新”的文化基因。
李笠《好诗揭示神秘》:
他的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苦心经营,是“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的呕心沥血,是花岗石建造的庙宇,而不是二三十年后就会被拆除的疯长的钢筋水泥楼。
(杨新华 释评)
附:《送无可上人》全诗: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