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站长作品 >> 随笔 >> 内容

知足

时间:2011-11-24 12:26:57 点击:

  核心提示:近来看到一则报道,叫《赵本山笑谈坎坷明星路》,里面讲述了赵本山从东北农村的穷苦孩子,成长为明星的发展历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本山最后说的那段话,他说他也有看不清自己的时候,每当心一浮躁,“就赶紧回一...

 

 

    近来看到一则报道,叫《赵本山笑谈坎坷明星路》,里面讲述了赵本山从东北农村的穷苦孩子,成长为明星的发展历程。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赵本山最后说的那段话,他说他也有看不清自己的时候,每当心一浮躁,“就赶紧回一趟莲花村,看看那里的乡亲,往村头一站,就什么都不乱想了,知足了”。

    我想赵本山在这里说的“看不清自己”可能是这样的意思:就是有时候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忘了自己当初是什么样了;他说的“浮躁”,就是仍有非分之想,心理上还是有不平衡的时候。为什么往莲花村头一站就不乱想了呢?因为那里的乡亲远不如他过得那样好,而当初他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看看这些乡亲,他们还依然是那样的乐天知命,老婆孩子热炕头就已很知足,自己还有什么不知足呢?所以“就什么都不乱想了,知足了”。

    这里的“知足”并不是说赵本山从此将不再有什么艺术追求了,而是说在个人利益和物质财富上知足了。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对物质财富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这固然是促进人类物质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但是这种欲望如果老是围绕着私人利益不知足的话,则免不了要处心积虑,郁郁寡欢。这里有两种情况,有的人是和别人比不知足,总觉得别人比自己过得好,拿别人有的和自己没有的比:别人是“大本”,自己是“大专”,不平衡;别人住100平米,而自己住60平米,不平衡;别人早就提拔了,自己还是普通一兵,不平衡……这样的人能快乐吗?还有一种情况是“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本来什么都有了,已经到了让人羡慕的境界了,可还想“锦上添花”:有了位子还要票子,有了房子还要车子,有了发妻还要尝尝“野花”的香味……他们的不知足倒不是和别人相比的结果,而是贪得无厌,利令智昏,想来一天到晚蝇营狗苟,心如汤煮,哪还有快乐可言呢?有一故事说,小孩伸手到口小肚大的瓶子里抓豆子,抓了满满一大把,可手却怎么也出不来了。这时,大人提醒他,少抓一点手就出来了。那些因贪而把自己送入班房的高官,不就象那个抓豆子的孩子吗?对他们来说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我们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各种利益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不断对人的精神产生刺激,使一些人心理失衡。唐朝大诗人白居易自号“乐天”,曾有诗写道:“勿言舍宅小,不过寝一室;何用鞍马多,不能骑两匹。”这时候关键是要看清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不妨跟赵本山似的,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想想“鼹鼠饮河不过满腹”的道理,也许就知足了。如果没那么高的境界,倒不妨利用人性的弱点,从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寻找安慰:“他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回头又见推车汉,比上不足下有余。”清代李渔在他的《闲情偶寄》中,把这归结为“退一步法”的“穷人行乐”之方,他说:“我以为贫,更有贫于我者;我以为贱,更有贱于我者;我以妻子为累,尚有鳏寡孤独之民,求为妻子之累而不能者;我以胼胝为劳,尚有身系狱廷,荒芜田地,求安耕凿之生而不可得者。”这样一想,心理便平衡了,便知足了,因此也便快乐了。“知足者常乐”的原因,就这么简单。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别误会)在两千多年前,就把这点事儿看清了。 

杨新华

2002年3月24日

编辑:披月望云 来源:原创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