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婚启事面面观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地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各种各样的原因,阴差阳错,使有的人还是“快乐”的单身一族。在经人介绍屡次的失败之后,有的人开始另谋出路——征婚。
世界上第一则征婚启事出现在1695年的一家英文刊物上。在我国,章太炎先生可以说是在报刊上刊登征婚启事的第一人,然而他苦等十年竟无人应。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1981年1月8日,《市场报》上发表了丁乃钧老师的征婚启事,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报刊破天荒首次登载征婚启事,两年多之后,《中国妇女》杂志辟出了“征婚启事”专栏。随后,征婚启事便再也不是什么新事物了,除了报刊征婚,还有电视征婚、网上征婚、街头征婚等等。透过形形色色的征婚启事,我们不但会看到征婚者的素质(当然有时是间接反映),同时也能体会到社会各方面正在发生的变化。
报刊上的征婚启事由于只是文字,所以象网上聊天,可以云天雾罩无所顾及,然而也难免会有千人一面之感。比如男士是:品端体健,事业有成,有经济基础,会体贴人。女士是:端庄秀丽,温柔贤慧。云云。品端体健、事业有成且有经济基础,还会体贴人,这样的男士,确能打动芳心。因为在现实中,有人品行很好,但却是平庸之辈;有人有经济基础,但品行不端或身有残疾;有人事业有成,但性情暴躁。所以象这样各种美事集于一身者太难找了。而女士既端庄秀丽又温柔贤慧的,也不多见。难怪有人说,中国的好男人和好女人都是独身,都在征婚。
当然,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时间一长就不好使了,还得说点实在的。早些年学历吃香,于是男士不忘在征婚启事上加上“大学学历”或“大学本科”。如今“本科”不值钱了,于是便是“硕士”或“在读研究生”。赵本山的小品《电视征婚》里的赵英俊,颇为自豪地拿着“六级木匠”的证书就是这种心态的反映。早些年住房还紧张,于是加上有多少多少平米“住房一套”,如今住房相对宽松了,便又有了“车”和“公司”。最暧昧的还是离婚后想再婚者的征婚启事,男士总不忘说“离异无子女”,或“有一男孩儿”括弧:已判于女方。而女士则说“离异无子女”,或“带一女孩儿”。这是因为孩子是再婚者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上述两种对孩子的交待,都是意在消除对方在这一点上的顾虑。
所以说,征婚启事也是一面镜子,反映着我们物质文明的每一点进步,也反映着一个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如果说上述种种还算正常的话,那么有的征婚启事就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了。前些日子有报道说,有人竟在人民币上“征婚”:“需女子一名,身高不限,体形不限,但需处女,20-30岁之间,如符条件,请拨打XXXXXX。”仅就其使用的媒介而言,已见其为法盲;而短短数十字不仅文理不通,还恶俗之气逼人,让人有“见字如面”之感。再有:“英俊男士,美国绿卡在手,婚后女方即可出国,若女方父母的子女不超过2名,可一并办出国,希望女方有约10万美元安家费。”让人想起“明码标价,一旦成交,货款两讫”的生意场。近日又看到一则消息叫《北京女子征婚时兴“叫苦”》,意思是近来北京某些报刊的征婚启事栏中,不少启事都打出了“苦命女孩”、“凄惨女孩”、“苦难女孩”的招牌。她们都有共同的命运:幼年父母双亡(或出国一去不回),一直与奶奶(或姥姥)一起居住,现在奶奶(姥姥)也已过世,只留下她孤单一人。而记者调查几个女孩后,却发现她们的父母俱都健在,有的还有哥哥。专家说,这种以“苦”为美的现象,说明了现代人对恋爱对象的选择,已经开始更多地关注对方能否“过踏实日子”了。事实是否如此,尚待验证,不过连自己的父母都敢“诅咒”,我看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要想“过踏实日子”也难。
在将要结束此文的时候,又得知一些宠物网站也为各类宠物增添了 “征婚地带”(或称“玫瑰之约”)的栏目,那里,密密麻麻挤满了出身名门的“阿猫阿狗们”的“真情告白”。由旷男怨女的空帏长叹,那些宠物主们也联想到了自己阿猫阿狗的“终身大事”,让我感觉到我们真是生活在爱心无处不在的世界里。
(杨新华)
2002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