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韩乔生的体育解说,我一向是不“感冒”的。他的喋喋不休或者说是滔滔不绝,就有点让人受不了;再加上又老是想着“出彩儿”,不时会冒出一些背景材料或成语典故之类的作料,希望增加一些解说的品位和文化档次,可是“言多必失”,不断出现的口误,使得效果适得其反,让人大倒胃口。所以,当在网上看到“韩乔生语录”的时候,开怀大笑的同时,也颇有“解恨”之快。
可是,最近读了《韩乔生首次解读“韩乔生语录”》的文章后,我的看法开始发生转变,冷静下来想想,不由使我对韩乔生生出了些许的敬意。
据说“韩乔生语录”出现已经四五年了。一个人在长达四五年的时间里,对把自己当作笑料漠然处之,对把自己当作讽刺对象保持沉默,这本身就显露出了一个人的素质和涵养。而在《解读》文章里,韩乔生也同样表现了自己的大度,不温不火、平心静气。他说,世界杯临近尾声时,网上又出现了新语录,看了以后发现好多都是无中生有,感觉老这么沉默也不是办法。于是就写了一篇总结性的东西,“但我也没有要向球迷讨个清白的意思”:“对于一个真正的男人来讲,你要胸怀广阔一点的话,是不必在一些小事上跟球迷去斤斤计较的,因为很多事情是需要时间去验证的”:“如果我能在网上给大家带来一些快乐的话,也是一件很荣幸的事”。
没想到会是这样。
韩乔生的这种态度,除了让我意外也可能让那些“生产”语录的人有所失望了,因为谁都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产生所预期的反响,尤其是当事人如果能暴跳如雷或气急败坏才算是成功了。可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韩乔生还是韩乔生,这就象拳头打在暄腾的棉花上一样,没劲。
这种大度,还体现在韩乔生实事求是,不狡辩不抵赖,“好汉做事好汉当”的魄力上。比如,“各位观众,中秋节刚过,我给大家拜个晚年……”:“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乔丹又习惯性地舔舔自己的舌头”等,他都坦率地承认“说过”。而对一些添油加醋的“语录”,有的除了表示“绝对没说过”,有的则耐心解释“我的原话是……”,对实在不值一驳的,他也只是一句“钦佩他的编造能力”。而在他的《〈韩乔生语录〉并不姓韩》这篇“总结性”的文章里,他的谦恭和诚恳就更让人感动。他说,“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本身就是受公众关注、让人指点。如果没有人关注、没有人议论,那才是我们的悲哀”:“凡是球迷的批评和指责,哪怕是偏激的,甚至有可能是错误的,我都认真地收集,把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整理出来写在我的笔记本中”:“我对那些尖刻的、甚至是带有敌意的信件更是留意,它就像是一支支鞭子时刻在抽打着我,鞭挞着我,让我耳根发烧”。
从这些坦诚的话语里,我们不难看出韩乔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的“喋喋不休”是由于他的热诚,他的口误是因为他总想在解说当中把一个事情解说得特别完美,其实他是一个“很敬业也是很懂足球的解说员”(马国力语)。
回头再看网上有些“语录”,就不能不让人觉得未免太过了。从所谓1.0版到2.0版,以至6.11版和“完全版”,把搞笑当成了唯一目的,一点也不再顾及当事人是何种感受了。不是有句俗话叫“三人言成虎”么,“韩氏语录”之所以没给韩乔生带来很严重的后果,韩乔生真该庆幸自己遇到了理智开明的领导。
互联网是个宽容的世界,它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发表个人观点的欲望,可是我们为什么在这个宽容的世界里不能给予韩乔生一点宽容呢?尽管我可能还是不愿意听韩乔生的解说,但是从现在起,我会对他青眼相看了。因为从这次韩乔生点评语录当中,我看到了韩乔生的另一面,看到了韩乔生作为一个人的美好而使人生敬的另一面。
可是有的人却并没有象我这样“心软”,仍旧“唯恐天下不乱”,有人就把韩乔生点评语录的题目作成这样:《韩乔生谈韩乔生语录:“打开电梯”是宋世雄说的》。尽管韩乔生确实这样说过,但以此作题是什么意思呢?
(杨新华)
2002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