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哲理类,与佛教、参禅悟道、知己难遇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出自《书石壁禅居屋壁》
【年代·作者】
唐代·贯休
【全文·原文·全诗】
书石壁禅居屋壁(贯休·唐)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释义·赏析·引用】
赤旃檀塔:即使用赤旃檀所做的宝塔。赤旃檀为印度所产的一种香树,又称为牛头旃檀、牛首旃檀。
白菡萏花:即白色的荷花。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书石壁禅居屋壁》是唐末五代时期著名画僧贯休所作的一首诗。前两句“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介绍了禅寺内的环境——有用赤旃檀香木建造的七级佛塔,有数枝含苞待放的白色荷花。三四句“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是对寺中僧人的描写。意思是:寺中禅僧碰面后只以弹指的方式来交流沟通,这禅心的感悟能有多少人明白呢?
关于“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中国佛教禅宗史书《五灯会元》第六卷记载了一段轶事:
禅月贯休禅师,有诗曰:“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大随和尚举问曰:“如何是此心?”师无对。[归宗柔代云:“能有几人知?”]
禅月是贯休的别号。他的诗写成后,大随和尚就问他,“此心”是什么样的?贯休没有回答。归宗柔和尚看到这里后,忍不住代贯休回答:“能有几人知?”这回答当然很巧妙,一者他是引用了贯休诗中的原话来回答,说明没有多少人理解“此心”;再者这句话蕴含禅意,表明“此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说便错”。
当然,我们都是尘世俗人,没必要去参禅悟道,但“此心能有几人知”这句诗,于我们完全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即知己难遇、知音难求。我们内心的一番想法,在别人看来却是另一种意思,常常被误解。那时我们也许就会感叹“此心能有几人知”了。新燕顿旺在他的著作《隐藏的论语·子罕第九》中就曾化用了这句诗:
道不行,孔子有怨否?“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孔子奔波一生,何尝是为自己?所以他说:“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行止有为而内心无求,此心能有几人知?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