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道德修养类,与参禅悟道、人格修养、品德修养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出自《偈》
【年代·作者】
唐·神秀
【全文·原文·全诗】
偈(神秀·唐)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释义·赏析·引用】
偈:偈是佛经中的唱词。又称偈子、偈颂,因为大多是诗的形式,又名偈诗。
菩提树: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又在菩提树下涅磐升天,所以佛门弟子把菩提树奉为圣树。
明镜台:指梳妆台。因为台上一般放着镜子,故有此名。
神秀(公元606~706)为唐代高僧。神秀此偈见载于最早的禅宗史书《祖堂集》中。禅宗五祖弘忍欲传衣钵给他的弟子,令弟子们呈验悟境。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五祖弘忍见此偈,就告诉众僧说:“若依此偈修行而得解脱。”弟子中的慧能正在碓坊舂米,闻得此偈,于是让江州别驾张日用代为书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慧能的诗偈,知已彻悟心源,便叫慧能夜间入室,为他说金刚经,于是慧能嗣为六祖。
但以我们俗世的眼光看来,神秀的诗偈,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处世观,它强调的是内心的修为,修世而不避世。诗偈的意思是,人身如一棵菩提树,人心象一架明镜台,要时时勤加擦拭,不要让那明亮的镜台沾上污垢尘埃。在这里,“明镜台”比喻心之本性明净纯洁,要使它保持纯洁明净,就要时时注意修身自省,摒除洗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就这一点来说,脱开佛教的色彩,把它用在人的品格道德修养上,也是合适的。因此相比慧能的诗偈,神秀的诗偈对我们这些俗世众生更具实用意义。下面就这一诗偈在现实生活或文章写作中的运用模拟一下:
青少年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每日“三省吾身”地加强人格修炼。正所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道德品质提高了,才能自觉抵制“黄赌毒”的侵害,不让低级庸俗的东西污染心灵。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