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归类·类别】
劝诫类,与说错话、乱说话、后悔、说话谨慎、比喻手法、成语来源有关。
【诗词名句·出处】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出自《诗经·抑》
【年代·作者】
先秦·佚名
【全文·原文·全诗】
抑(佚名·先秦)
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訏谟定命,远犹辰告。敬慎威仪,维民之则。
其在于今,兴迷乱于政。颠覆厥德,荒湛于酒。女虽湛乐从,弗念厥绍。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肆皇天弗尚,如彼泉流,无沦胥以亡。夙兴夜寐,洒扫廷内,维民之章。脩尔车马,弓矢戎兵。用戒戎作,用逷蛮方。
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无易由言,无曰苟矣,莫扪朕舌,言不可逝矣。无言不讎,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子孙绳绳,万民靡不承。
视尔友君子,辑柔尔颜,不遐有愆。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无曰不显,莫予云觏。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荏染柔木,言缗之丝。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覆谓我僭。民各有心。
於乎小子,未知臧否。匪手携之,言示之事。匪面命之,言提其耳。借曰未知,亦既抱子。民之靡盈,谁夙知而莫成?
昊天孔昭,我生靡乐。视尔梦梦,我心惨惨。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匪用为教,覆用为虐。借曰未知,亦聿既耄。
於乐小子,告尔旧止。听用我谋,庶无大悔。天方艰难,曰丧厥国。取譬不远,昊天不忒。回遹其德,俾民大棘。
【释义·赏析·引用】
目前大都认为这是卫武公自警自戒并兼以谏刺周平王的一首诗。卫武公是周朝的元老,经历了厉王、宣王、幽王、平王四朝。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施政无方,政治黑暗,忧愤不已。全诗十二章,前三章,每章八句,后九章,每章十句。
诗中阐述了哲与愚的关系,指出了求贤与立德的重要性,指出了什么是应当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做的,告诫平王应该认真听取自己的箴规,否则就将有亡国之祸。诗中出现了不少传之后世的名句。如“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诲尔谆谆,听我藐藐”;“听用我谋,庶无大悔”等。另外“夙兴夜寐”、“白圭之玷”、“舌不可扪”、“投桃报李”、“耳提面命”、“谆谆告诫”等成语,也是源自本诗。
“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出现在第五章中,是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说话要谨慎,不可信口乱说。“白圭”是古代白玉制的礼器。“玷”是白玉上面的斑点。“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意思就是:白圭上有斑点,还可以打磨干净;说出的话有错误,却是无法挽回的。现在这两句诗有时被用来表示说话或写文章须谨慎,一旦出现错误,损失便无可挽回。例如——
冯立鳌《“讷言敏行” 君子修为》:
《诗·大雅·抑》中有言:“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的斑点可以磨掉,而说出口的错误无法挽回,这是强调慎言以避免失言。
郝克远《办“大报”者须拘小节》:
报纸发出去,就像泼出去的水,白纸黑字,是收不回来的。有人说,错了改天更正一下不就完了嘛!话说得轻巧,事实上绝不会那么简单。《诗经·大雅》中说:“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讲,白玉之圭有了污点还可以打磨掉,而讲话讲错了却是难以挽回的。
“白圭之玷”(也作“美玉之玷”)作为成语,常用以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表示惋惜)。例句——
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
唐代刘知几《史通·内篇》卷八:
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至于方术篇……言唯迂诞,事多诡越。可谓美玉之瑕,白圭之玷。借哉!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