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类,与人生观、自然淡泊、不慕荣利、一切看淡、乐观生活、不怕挫折坎坷、开朗豁达、人生态度有关。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出自《定风波》
宋代·苏轼
定风波 (苏轼·北宋)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释义·赏析·引用】
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赏析里,我们知道此词通过道中遇雨这件事,表达的是作者在面对人生的风雨挫折时,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面上还是在说途中遇雨,虽然穿着芒鞋拿着竹杖但比骑马还要轻快,怕什么呢?即使平生一身蓑衣立于烟雨之中,也可安之若素。实际上,这里仍隐寓了政治上的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表示被贬官已无马可骑,但“竹杖芒鞋”也很好啊!“谁怕”?有什么可怕的?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都没什么可怕的。“一蓑烟雨”是一种意象。在古典文学里,这样的意象是和渔父、淡泊相关联的。“蓑”指蓑衣,是名词。“一蓑”是把名词用作量词,其与要修饰的名词“烟雨”意象叠加,便产生了一种引人联想的意境之美。“烟雨”是指象烟雾那样的蒙蒙细雨。但在古典诗词中,更多时候“烟雨”并非实指,它往往和人物的生活方式相联系,即不慕荣利淡然处世。例如唐·欧阳持《书翠崖寺壁》“一蓑烟雨归来晚,遥听云间起暮钟”;宋·华岳《念奴娇》“十里松萝,一蓑烟雨,说甚扬州鹤”;宋·孙觌《雉山寺青罗阁》“便拟买舟随钓叟,一蓑烟雨系沧湾”;宋·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等等。苏轼这里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是这样的用法。他由当下自然界的风雨,联想到了人生的风雨,进而想到了“一蓑烟雨”那样的生活,任凭平生“一蓑烟雨”,也安然自在。
“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文章中的引用举例——
马祖云《“无求”与“有求”》:
宋代苏东坡在仕途屡屡失意中,一直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但从不放弃为民造福的追求。
李斌《绿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
绿色有文化。从“会当凌绝顶”的雄心壮志到“江山如此多娇”的意气风发,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淡定从容到“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勇毅无悔,古往今来,大自然素来是高雅精神、健康旨趣的清泉。
有时,人们用“一蓑烟雨任平生”作为标题,来赞美文中人物的不怕挫折、淡泊名利等美德。如李菁《黄永玉:一蓑烟雨任平生》, 常敬竹《一蓑烟雨任平生——记吴劳先生》。
曹俊《一蓑烟雨任平生——感怀先贤张一麐先生》: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先贤如仲老者,言行风范足为后世法,昭垂不朽。
(杨新华 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