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 2021-10-03 点击:1454 评论:0
- 屋漏在上,知者在下;屋漏在上,知之在下。 2021-10-02 点击:1578 评论:0
-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2021-10-01 点击:668 评论:0
-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2021-09-30 点击:3998 评论:0
-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2021-09-29 点击:1754 评论:0
-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 2021-09-28 点击:1964 评论:0
-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2021-09-27 点击:817 评论:0
-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2021-09-26 点击:950 评论:0
-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 2021-09-25 点击:1862 评论:0
-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2021-09-24 点击:1081 评论:0
【名句·出处】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王充《论衡·超奇》)【原文·语境】文有深指巨略,君臣治术,身不得行,口不能绁,表著情心,以明己之必能为之也。孔子作《春秋》,以示王...
【名句·出处】 屋漏在上,知者在下。(王充《论衡·答佞》)【原文·语境】佞人材高,论说丽美,因丽美之说,人主之威,人主心并不能责,知或不能觉。小佞材下,对乡失漏,际会不密,人君警悟...
【名句·出处】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王充《论衡·超奇》)【原文·语境】观谷永之陈说,唐林之宜言,刘向之切议,以知为本,笔墨之文,将而送之,岂徒雕文饰辞,苟为华叶之言哉?精...
【名句·出处】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王充《论衡·薄葬》)【原文·语境】以为死人有知,与生人无以异,孔子非之,而亦无以定实然。而陆贾之论,两无所处。刘子政奏,亦不能明儒家无...
【名句·出处】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王充《论衡·自纪》)【原文·语境】充书文重。或曰:“文贵约而指通,言尚省而趍明。辩士之言要而达,文人之辞寡而章。今所作新书...
【名句·出处】 誉人不增其美,则闻者不快其意;毁人不益其恶,则听者不惬于心。(王充《论衡·艺增》)【原文·语境】世俗所患,患言事增其实,著文垂辞,辞出溢其真,称美过其善,进恶没其罪...
【名句·出处】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王充《论衡·案书》)【原文·语境】有马于此,足行千里,终不名骥者,与骥毛色异也;有人于此,文偶仲舒,论次君山,终不同于二子...
【名句·出处】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王充《论衡·实知》)【原文·语境】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学...
【名句·出处】 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王充《论衡·实知》)【原文·语境】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乎...
【名句·出处】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王充《论衡·言毒》)【原文·语境】辩口之毒,为害尤酷。何以明之?孔子见阳虎,却行,白汗交流。阳虎辩,有口舌。口舌之毒、中人病也。人中诸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