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秋七月,秦桓公伐晋,次于辅氏。壬午,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立黎侯而还。及洛,魏颗败秦师于辅氏。获杜回,秦之力人也。
初,魏武子有嬖妾,无子。武子疾,命颗曰:“必嫁是。”疾病,则曰:“必以为殉。”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左传.宣公十五年》节选
【译文·故事】
这年秋天的七月,秦桓公攻打晋国,秦军驻扎在辅氏这个地方。七月二十七日,晋侯在稷地进行军事演习,从而占领狄人的土地,立了黎侯然后回国。到达洛水,晋国魏颗在辅氏击败秦军。俘虏了杜回,这是秦国的大力士。
起初,魏武子有一个爱妾,没有生儿子。魏武子生病了,吩咐魏颗说:“我死后一定要嫁了她。”病危了则说:“一定要让她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把她嫁了,说:“病重了就昏乱,我听从他清醒时说的话。”等到了辅氏这一战役,魏颗看见一个老人把草打成结遮拦杜回,杜回被绊倒在地,所以俘虏了他。夜里做梦梦见老人说:“我,是你所嫁女人的父亲,你采纳你先人清醒时说的话,我因此报答你。”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五回 华元登床劫子反 老人结草亢杜回》节选:
却说晋景公闻楚人围宋,经年不解,谓伯宗曰:“宋之城守倦矣。寡人不可失信于宋,当往救之。”正欲发兵,忽报:“潞国有密书送到。”按潞国,乃赤狄别种,隗姓,子爵,与黎国为邻。周平王时,潞君逐黎侯而有其地,于是赤狄益强。此时潞子名婴儿,娶晋景公之娣伯姬为夫人。婴儿微弱,其国相酆舒,专权用事。先时,狐射姑奔在彼国,他是晋国勋臣,识多才广,酆舒还怕他三分,不敢放恣。自射姑死后,酆舒益无忌惮,欲潞子绝晋之好,诬伯姬以罪,逼其君使缢杀之。又与潞子出猎郊外,醉后君臣打弹为戏,赌弹飞鸟。酆舒放弹,误伤潞子之目,投弓于地,笑曰:“弹得不准,臣当罚酒一卮!”潞子不堪其虐,力不能制,遂写密书送晋,求晋起兵来讨酆舒之罪。谋臣伯宗进曰:“若戮酆舒,兼并潞地,因及旁国,尽有狄土,则西南之疆益拓,而晋之兵赋益充,此机不可失也。”景公亦怒潞子婴儿不能庇其妻,乃命荀林父为大将,魏颗副之,出车三百乘伐潞。
酆舒率兵拒于曲梁,战败奔卫。卫穆公速方与晋睦,囚酆舒以献于晋军。荀林父令缚至绛都,杀之。晋师长驱直入潞城,潞子婴儿迎于马首,林父数其诬杀伯姬之罪,并执以归。托言曰:“黎人思其君久矣。”乃访黎侯之裔,割五百家,筑城以居之,名为复黎,实则灭潞也。婴儿痛其国亡,自刎而死。潞人哀之,为之立祠。今黎城南十五里,有潞祠山是也。
晋景公恐林父未能成功,自率大军屯于稷山。林父先至稷山献捷,留副将魏颗,略定赤狄之地。还至辅氏之泽,忽见尘头蔽日,喊杀连天,晋兵不知为谁。前哨飞报:“秦国遣大将杜回起兵来到。”按秦康公薨于周匡王之四年,子共公稻立,因赵穿侵崇起衅,秦兵围焦无功,遂厚结酆舒,共图晋国。共公立四年薨,子桓公荣立。此时乃秦桓公之十一年,闻晋伐酆舒,方欲起兵来救;又闻晋已杀酆舒,执潞子,遂遣杜回引兵来争潞地。
那杜回是秦国有名的力士,生得牙张银凿,眼突金睛,拳似铜锤,脸如铁钵,虬须卷发,身长一丈有馀。力举千钧,惯使一柄开山大斧,重一百二十斤。本白翟人氏。曾于青眉山,一日拳打五虎,皆剥其皮以归。秦桓公闻其勇,聘为车右将军。又以三百人破嵯峨山贼寇万馀,威名大振,遂为大将。
魏颗排开阵势,等待交锋。杜回却不用车马,手执大斧,领着惯战杀手三百人,大踏步直冲入阵来。下砍马足,上劈甲将,分明是天降下神煞一般!晋兵从来未见此凶狠,遮拦不住,大败一阵。魏颗下令,扎住营垒,且莫出战。杜回领着一队刀斧手,在营外跳跃叫骂,一连三日,魏颗不敢出应。忽报本国有兵来到,其将乃颗弟魏锜也。锜曰:“主公恐赤狄之党,结连秦国生变,特遣弟来帮助。”魏颗述秦将杜回,如此恁般,勇不可当,正欲遣人请兵。魏锜不信,曰:“彼草寇何能为?来日弟当见阵,管取胜之。”
至明日,杜回又来挑战,魏锜忿然欲出,魏颗止之,不听。当下领着新来甲士,驱车直进,秦兵却四散奔走,魏锜分车逐之。忽然呼哨一声,三百个杀手,复合为一,都跟着杜回,大刀阔斧,下砍马足,上劈甲将。北边步卒随车行转,辂车不便转折,被他左右前后,觑便就砍,魏锜大败。亏着魏颗引兵接应,回营去了。
是夜,魏颗在营中闷坐,左思右想,没有良策。坐至三更困倦,朦胧睡去,耳边似有人言“青草坡”三字,醒来不解其义;再睡,仍复如前。乃向魏锜言之。魏锜曰:“辅氏左去十里,有个大坡,名为青草坡,或者秦军合败于此地也。弟先引一军往彼埋伏,兄诱敌军至此,左右夹攻,可以取胜。”魏锜自去行埋伏之事。魏颗传令:“拔寨都起。”扬言:“且回黎城。”杜回果然来追,魏颗略斗数合,回车就走,渐渐引近青草坡来。一声炮响,魏锜伏兵俱起。魏颗复身转来,将杜回团团围住,两下夹攻。杜回全不畏惧,抡着一百二十斤的开山大斧,横劈竖劈,当者辄死,虽然众杀手颇有损伤,不能取胜。二魏督率众军,力战杜回不退。看看杀至青草坡中间,杜回忽然一步一跌,如油靴踏着层冰,立脚不住,军中发起喊来。魏颗举眼看时,遥见一老人,布袍芒履,似庄家之状,将青草一路挽结,以攀杜回之足。魏颗、魏锜双车碾到,二戟并举,把杜回搠倒在地,活捉过来。众杀手见主将被擒,四散逃奔,俱为晋兵追而获之,三百人逃不得四五十人。魏颗问杜回曰:“汝自逞英雄,何以见擒?”杜回曰:“吾双足似有物攀住,不
能展动,乃天绝我命,非力不及也。”魏颗暗暗称奇。魏锜曰:“彼既有绝力,留于军中,恐有他变。”魏颗曰:“吾意正虑及此。”即时将杜回斩首,解往稷山请功。
是夜,魏颗始得安睡,梦日间所见老人,前来致揖曰:“将军知杜回所以获乎?是老汉结草以御之,所以颠踬被获耳。”魏颗大惊曰:“素不识叟面,乃蒙相助,何以奉酬?”老人曰:“我乃祖姬之父也。尔用先人之治命,善嫁女,老汉九泉之下,感子活女之命,特效微力,助将军成此军功。将军勉之,后当世世荣显,子孙贵为王侯,无忘吾言。”
原来魏颗之父魏犨,有一爱妾,名曰祖姬。犨每出征,必嘱魏颗曰:“吾若战死沙场,汝当为我选择良配,以嫁此女,勿令失所,吾死亦瞑目矣。”及魏犨病笃之时,又嘱颗曰:“此女吾所爱惜,必用以殉吾葬,使吾泉下有伴也。”言讫而卒。魏颗营葬其父,并不用祖姬为殉。魏锜曰:“不记父临终之嘱乎?”颗曰:“父平日吩咐必嫁此女,临终乃昏乱之言。孝子从治命,不从乱命。”葬事毕,遂择士人而嫁之。有此阴德,所以老人有结草之报。魏颗梦觉,述于魏锜曰:“吾当时曲体亲心,不杀此女,不意女父衔恩地下如此。”魏锜叹息不已。
【释义·点评】
次于辅氏:次,驻扎。
必嫁是:是,代词,意思是“这个”,指嬖妾。
疾病:病重,病危。
结草以亢杜回:亢,抵御,通“抗”。
这是一个“好心得好报”的故事。魏颗没有听从他父亲临终时的遗嘱,让父亲的爱妾为父亲殉葬,而是遵从了他父亲先前的话,让她另嫁了他人。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对妇女的尊重,在那个时代是十分难能可贵的。这让所嫁女的父亲在九泉之下十分感激,因此后来在战场上他用结草的方式,绊倒了魏颗的敌人杜回的马,使魏颗得以获胜。当然,这故事听来颇有几分荒诞,但却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知恩图报”、“好人必有好报”的反映。
结草,就是把草结成绳子,来帮助恩人。后遂以“结草”、“酬魏颗”作为报恩的典实。西晋李密《陈情表》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宋代苏轼《送蔡冠卿知饶州》诗:“知君决狱有阴功,他日老人酬魏颗 。”“寸草衔结”也是出自这个典故,比喻虽然力量微薄,亦当感恩图报。如《西湖二集·救金鲤鱼龙王报德》:“幸有好生君子,不忍高人杨维桢,解钱而赎命,释死而就生,虽虮虱微忱,不敢上尘天听,而寸草衔结,思报洪恩。”
“结草”还常与“衔环”连用,作“结草衔环”或“衔环结草”,来表示感恩戴德至死不忘,一定还报。例如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四回:“俺田家祖上一百世的祖宗,做鬼都感激二位爷的恩典,结草衔环,一定会报答你二位的。 ”
“衔环”是另一典故,也是一则报恩故事。见“黄雀衔环”。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