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太公垂钓(姜太公钓鱼)

时间:2011-11-26 07:52:20 点击:

  核心提示:太公垂钓的意思,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姜太公钓鱼典故在传统文化中的涵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来历。...

 

【原文·出处】

    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武王伐纣平话》节选

【译文·故事】

    姜尚顺应命运的安排等待时机,用直鱼钩钓渭水里的鱼,不用鱼饵,鱼钩离水面三尺来高,姜尚自言自语道:“不要命的就上钩来!”

 

    殷商王朝后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淫无度,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部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心怀奇策的姜尚,得知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来到渭水之滨的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放上鱼饵,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尚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三尺来高。并且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一天,一个叫武吉的樵夫来到溪边,见姜尚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姜尚举了举钓竿,说:“我宁愿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鱼钩不是为了钓鱼,而是要钓王与侯。”  
    这一天,周文王坐着车,带着他儿子和兵士到渭水北岸去打猎,在渭水的支流磻溪边上正好遇见了钓鱼的姜尚。姜尚奇特的钓鱼方法吸引了文王的注意,于是便和他攀谈起来。谈话中,周文王发现姜尚是一个目光远大、学问渊博的人,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
    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姜尚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释义·点评】

    姜尚,字子牙,吕氏,一名望,尊称太公望,武王尊之号为“师尚父”,世称“姜太公”。其先祖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姜为其族姓。
    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只是个传说,但其影响至为深远。“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句歇后语便出于此。周文王和姜尚风云际会,演绎了一段君臣遇合共建功业的千古佳话,姜尚也因此与伊尹齐名成为最早的帝王师。“姜太公钓鱼”成了中国历史上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希望得到统治者赏识,却又清高自许不失体面的一种模式,开了“隐以致用”的先河。后世的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三顾茅庐,就是“姜太公钓鱼”的翻版。以至后来有了专以隐居沽名钓誉谋取禄位的“终南捷径”之说。
    姜太公作为最早的帝王师之一,历来被推崇备至。“黄石授书”故事中,黄石老人授予张良的兵书就是《太公兵法》,并言“读此可为王者师”。李白在《赠钱征君少阳》诗中称“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那也是李白的一个梦想,只可惜他的“周文王”没有出现。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坛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是护佑之神。过去农村盖房上梁,总要在梁上面贴一红纸条,上书“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之语,就是希望姜太公能保佑一切平安顺利。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