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节选
【译文·故事】
孔文举十岁那年,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任职司隶校尉。到他门上的都是才智出众或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会通禀。文举到了他家门前,对门吏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禀完毕,进去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文举)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这样我和您就是世代交好的关系。”李元礼和宾客们都对他(这么小的年纪,能说出这样)的话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就把文举刚才的话说给他听。陈韪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出色。”文举听后说:“想来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陈韪听了(为自己的失敬)手足无措。
【释义·点评】
孔文举:即孔融,字文举。
中表亲戚:古代称父亲的姊妹(姑母)的儿子为外兄弟,称母亲的兄弟(舅父)的儿子内兄弟,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兄弟,后称同姑母、舅父、姨母的子女之间的亲戚关系为“中表”。
仲尼:孔子,字仲尼。
伯阳:老子,字伯阳。据称老子姓李,名耳。李元礼也姓李,所以孔融说李伯阳是李元礼的先人。
师资:老师。当年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所以说“有师资之尊”。
奕世:累世,代代。
了了:聪明、机灵。
踧踖(cù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里讲的这个典故,意在说明孔融从小就聪颖机敏,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他年方十岁,就去拜访大名鼎鼎的李元礼,足见他的胆识;为了不吃“闭门羹”,他言称自己是李府的亲戚,可见他的聪明;李元礼问他和自己是什么亲戚时,他便提起自己和李元礼的先人孔子和李耳,足见他的机巧;当陈韪说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样的轻慢之语时,他立即反唇相讥,暗讽陈韪现在没出息,足见他的思维敏捷。
后来人们就用“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或直接用“小时了了”来说明,不能因一个人少年时聪明,就断定他日后定有成就。运用例句——晋·袁宏《后汉纪·献帝纪》:“小时了了者,至大亦未能奇也。”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小时了了大时佳,五岁孩童已足夸。”清·唐孙华 《忆颐儿时就婚外家》诗:“了了自小时,长大或恐否。”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