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初,元王敬礼申公等,穆生不耆酒,元王每置酒,常为穆生设醴。及王戊即位,常设,后忘设焉。穆生退曰:“可以逝矣。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称疾卧。申公、白生强起之曰:“独不念先王之德与?今王一旦失小礼,何足至此!”穆生曰:“《易》称‘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为道之存故也;今而忽之,是忘道也。忘道之人,胡可与久处?岂为区区之礼哉?”遂谢病去。申公、白生独留。
——班固《汉书·楚元王传》节选
【译文·故事】
当初,楚元王尊敬礼待申公他们,穆生不好喝酒,元王每次安排酒席,常为穆生安排甜酒。等到楚王刘戊即位,也经常安排,后来忘了安排。穆生回去后想:“应该走了。不安排甜酒,(表明)王的心意已经怠慢;不离开,楚国人会在闹市给我上刑。”便称自己病了卧床不起。申公、白生极力劝勉他说:“难道不感念先王的恩德吗?现在楚王一时稍有礼貌不周,怎么至于这样!”穆生说:”《易经》上说‘能够知晓变化的苗头,算是达到神妙境界了吧?!几,就是事物变动的微小征兆,吉凶预先出现的端倪。君子发现变化的苗头就立即行动,决不等待一天’。先王之所以礼待我们三个人,是他心中存有道义;如今楚王怠慢我们,是忘记了道义。忘记了道义的人,怎么能和他长久相处?难道我是为那小小的礼节吗?”于是,穆公就声称有病,离开了楚国。申公和白生却继续留任。
【释义·点评】
元王:楚元王刘交。
耆: 同“嗜”,爱好。
戊:刘戊,楚夷王子,父死嗣位为王。
钳:一种刑法,以铁束颈也。
楚元王刘交,是刘邦的弟弟。年轻时,他与申公、穆生、白生等人都在荀子的门人浮邱伯处学习,算得上是同窗好友。刘交被封为楚元王后,便任用申公、穆生、白生为中大夫。因为穆生不爱喝酒,所以刘交安排酒席时就给他安排甜酒。刘交去世后,他的儿子刘郢客继位,在位4年便死了,刘郢客的儿子刘戊便继位为楚王。刘戊起初仍按老规矩,每次设宴都给穆生安排甜酒,可是后来有一次忘了。穆生由这件小事感觉楚王对他们怠慢了,于是便假称有病离开了楚国。
刘戊是不是成心怠慢穆生不得而知,但他对申公他们三个的感情肯定不像他爷爷那样深厚,所以才会有忘设醴酒之失。既然有这一次,说不定以后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以至于永不再安排醴酒都有可能。所以穆生见微知著及早离开,以免遭更多的羞辱,实在是明智之举。
“醴酒不设”也便成为待人礼貌渐衰的典故。《书言故事·延接类》:“待人礼貌衰曰:醴酒不设。”而“楚筵辞醴”则成为遭君主冷遇的典实。运用举例——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莫怪恩波隔,乘槎与问津。”
穆生言“醴酒不设,王之意怠;不去,楚人将钳我于市”,因此后人以“楚人钳”来比喻杀身之祸。例如——宋·王安石《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之一:“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脱楚人钳。”也省作“楚钳”。例句——宋·陆游《六月二十五日晓出郊》:“今晨偶出得一快,欣然意若脱楚钳。”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