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节选
【译文·故事】
后来魏国攻打赵国,赵国危急,向齐国请求救兵。齐威王打算任用孙膑为主将,孙膑辞谢说:“(我是)受过刑的人,不合适。”于是就任命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坐在罩有车篷的车里,筹谋划策。田忌想要率领救兵直奔赵国,孙膑说:“想解开乱丝的人,不能伸出拳头击打;解救斗殴的人,不能揪住不放。抓住争斗者的要害乘虚而入,争斗者因形势限制,就不得不自行解开。如今魏赵两国相互攻打,魏国的精锐部队一定在外面尽心竭力,老弱残兵则在国内疲惫不堪。您不如领兵火速赶往大梁,占据交通要道,冲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魏国一定会放弃赵国而回兵自救。这样,我们一举为赵国解了围,而又可达到让魏国饱受弊害的效果。”田忌听从了孙膑的意见。魏军果然离开邯郸回师,与齐军在桂陵交战,魏军大败。
【释义·点评】
辎车:外面罩有车篷、布帘的车子。
控卷:伸出拳头。司马贞《索隐》:“谓解杂乱纷纠者,当善以手解之,不可控卷而击之。卷,即拳也。”
搏撠:犹言揪住。《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六年》引此文,胡三省注曰:“撠,如《汉书》‘撠太后掖’之撠,师古曰:‘撠,谓拘持之也。’毛晃曰:‘索持曰搏,拘持曰撠。’”
批亢捣虚:批,用手击;亢,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形格势禁:格,阻碍;禁,制止。指受形势的阻碍或限制,事情难于进行。
孙膑原名孙伯灵,与庞涓同师于鬼谷子学兵法。后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嫉恨孙伯灵的才能,就将他骗到魏国,对他施实了“刖刑”也称“膑刑”,即砍去双脚,孙膑之名即由此而起。公元前354年,魏国出兵侵犯赵国,包围了赵都邯郸。赵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本欲任孙膑为主将,但孙膑自称是“刑余之人”推辞了。于是齐王便任田忌为将,而让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人马前去救赵。田忌起初想领兵直奔赵国,后来采用了孙膑的计策,改为围攻魏国,从而达到了解救赵国的目的。
这种战术后来常为兵家所采用,称为“围魏救赵”,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是三十六计之一。运用举例——《三国演义》第三十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既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 ’之计也。”《水浒传》第六四回:“倘用‘围魏救赵 ’之计,且不来解此处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此是必然之理。”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