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宁戚饭牛(宁戚叩角、饭牛叩角)

时间:2011-11-25 07:45:43 点击:

  核心提示:关于宁戚饭牛扣角典故的来历及点评。...

 

【原文·出处】

    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者,执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扶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至,从者以请。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宁戚见,说桓公以合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政用其长者。”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新序·杂事》节选


相关典籍: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管仲曰:“非汝所知也。”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管仲曰:“何谓也?”“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莘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昔日,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管仲大悦,以报桓公。桓公乃修官府,斋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

——《列女传·齐管妾婧》节选

    又:《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宁戚饭牛车下”裴骃《集解》引汉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之,以为大夫。”

    注:“南山矸”亦作“南山粲”。

【译文·故事】

    宁戚想要到齐桓公那里有所作为,因为穷困无法接近齐桓公。于是,受雇替商人赶车来到齐国,夜晚就住宿在城门之外。齐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晚打开城门,让赶车的人回避,高举的火把非常明亮,跟随齐桓公的人很多。宁戚在车前给牛喂食,看到齐桓公不禁悲从中来,敲打着牛角,唱起了悲伤的歌曲。齐桓公听见后,扶着他仆人的手走下车说:“奇怪,这个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啊!”于是命令后面的车子把宁戚一同载回朝。齐桓公回到朝廷,手下人向他请示如何处置宁戚。齐桓公说:“赏赐给他官衣官帽,我要接见他。”宁戚见到齐桓公,向齐桓公进献了治理国家的方策;第二天再见,又向齐桓公进献了统一天下的方策。齐桓公非常高兴,准备重用宁戚。群臣们都纷纷劝齐桓公说:“宁戚是卫国人,离我们齐国只有五百里路,不是很远,不如派人去打听打听,如果他确实是个贤能的人,再重用他也不晚。”齐桓公说:“不是这样的,打听可能会听到一些小毛病,因为小毛病,而忘记人家的主要美德,这就是君主往往错失天下人才的原因。况且一个人很难十全十美,治政只用他的长处即可。”于是就提拔重用宁戚,授给他以卿相的官职。这一举动,齐桓公做得非常英明,所以他才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释义·点评】

    宁戚饭牛、宁戚叩角、饭牛叩角,说的都是同一典故,这一典故的典型意义表现在两方面:就宁戚方面来说,表现了古代出身社会下层的士人不甘沦落于贫贱,谋求进身之机为国效力,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的积极态度;就齐桓公方面来说,则表现了古代英明君主不拘一格选拔和使用人才,用其长不计其短的开明之举。因此这一典故在诗词和古文中被广泛使用。
    屈原在《离骚》中感叹“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表现了他在遭到谗害之后,对宁戚与桓公君臣际会的向往。邹阳《狱中上梁孝王书》谓“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也是借宁戚故事希望自己能够引起梁孝王的重视。李白《秋浦歌》其七云“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鞠歌行》诗云“听曲知宁戚,夷吾用小妻”,都是想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他希望被明主任用的心态。另外元代曾瑞《山坡羊·自叹》“南山空灿,白石空烂,星移物换愁无限” ;宋代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每识饭牛下,有作宁戚歌” ;唐代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诗“宁歌还夜苦, 宋赋更秋悲”等也都是用此典。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