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节选
相关典籍:
《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
【译文·故事】
管仲,名夷吾,颍上人。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沾鲍叔的便宜,鲍叔始终很好待他,不将这些事挂在嘴上。后来鲍叔侍从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从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执掌政务。齐桓公成为霸主,多次召集诸侯会盟,匡正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伙同鲍叔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一些,而鲍叔不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却使鲍叔更加困窘,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利有不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又多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认为我是无能之辈,他知道我没遇上明主。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召忽殉主自杀,而我却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以失小节为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不少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释义·点评】
管鲍之交,为千古交友垂范,至今无人能及。
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基础是相互了解和理解。在二人的交往中,管仲做的一些事,显然很“不够朋友”,甚至很让人不耻的:合伙做买卖,管仲总是多分一些财利;为鲍叔牙谋事不但没成,反而使他更加窘困;多次做官多次被辞退;几次上战场几次逃跑;主子遭难不能以身相殉等等。但鲍叔牙基于对管仲的了解,并没有看不起他,而是觉得他所以这样做,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所以管仲才有“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的感慨。
宽容使得二人的友谊得以长久。“管鲍分金”,鲍叔牙面对管仲的沾便宜,没有计较;陷自己于更加困窘的境地,也没有计较。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很多友谊的破裂,往往是因为不能包容,对一些细节过于苛求,其理由可能冠冕堂皇——小节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质,但却忽略了其中可能有难以言表的苦衷。
二人都有崇高的理想,国家的利益至高无上,其友谊既没有铜臭也不势利。鲍叔牙推荐管仲给齐桓公,并不是因为管仲是自己的“哥们儿”,而是觉得管仲是贤才;后来管仲病重,当齐桓公问他谁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时,他并没有推荐自己的好友鲍叔牙而是推荐了隰朋,也同样考虑的是国家利益,并没有把私人情谊放在心上。难能可贵的是鲍叔牙又一次理解和谅解了老朋友的苦心。
管鲍之交历来为人所推崇和向往。晋代傅玄《何当行》诗说“ 管鲍不世出,结交安可为”;宋代范仲淹 《得李四宗易书》诗说“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 。杜甫深感人心不古,他在《贫交行》中直接发出了“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的长叹。后因称朋友间深厚的交谊为“管鲍交”。《北史·李彪传》:“彪虽与宋弁结管鲍交,弁为大中正,与孝文私议,犹以寒地处之,殊不欲相优假,彪亦知之,不以为恨。”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