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大义灭亲

时间:2011-11-26 07:44:56 点击:

  核心提示:石碏大义灭亲,“大义灭亲”典故来历,成语大义灭亲的意思,大义灭亲是褒义还是贬义,大义灭亲的辩证解读,...

 

【原文·出处】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莅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左传·隐公四年》节选

【译文·故事】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 “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碏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吁到陈国去了。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和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獳羊肩前去,在陈国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说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吧!”

【释义·点评】

    为了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社会秩序,石碏对州吁以下轼上、篡位自立的行为,深恶痛绝。而自己的儿子石厚竟也参与其中,他的痛心疾首便可想而知。他虽已至日暮之年,仍不顾丧子之痛,将不争气的儿子让人处死了。因此当时的君子称他为“纯臣”,是大义灭亲。  
    大义,在这里就是指正道、大道理。“大义灭亲”就是指为了维护国家、民族或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人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惩罚的行为。也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的代价。
    《论语·子路》中的一段话颇堪玩味: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一位叶公对孔子说,他的家乡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去告发了。孔子不以为然地说,我们那里对正直的看法不是这样的,父亲为儿子隐瞒过错,儿子为父亲隐瞒过错,这本身也可称得上是一种正直。
    在孔子看来,亲情是人类的天性,维护亲情也就是维护社会伦理的根本基础。孔子不可能不反对偷羊,但是举报偷羊毕竟算不上什么“大义”,父子之间相互告发带来的伦理道德伤害,要远远大于偷羊之类错误行为所带来的道德损害。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偏重倡导所谓的“大义灭亲”,而对亲人之间的自然亲情,却往往不够重视,甚至把只要灭掉私情的行为都称为“大义”,这在“文革”中达到了极致。父子之间、夫妻之间为了“大义”,也相互揭发、批斗,使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形成的贵人伦、重亲情的传统遭到了严重破坏。
    在西方法治国家都有专门的《证据法》,其中几乎都规定了近亲属享有免于作证的权利,这种对亲情关系的保护,实则也是对社会基本秩序的保护。而我们以前在司法实践中提倡的“大义灭亲”,更多的是着眼提高破案率,具有极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少了对社会伦理的关爱。最近《刑事诉讼法》修订,规定亲人受到犯罪指控,亲属之间可以拒绝作证,这是法律对传统理念的一种尊重。
    “大义灭亲”本指为君臣大义而断绝父子的私情。后作为成语泛指为维护正义而不顾亲属间的私情。《后汉书·清河孝王庆传》:“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大义灭亲,况退降乎!”《晋书·慕容盛载记》:“(周公)遭二叔流言之变,而能大义灭亲,终安宗国……亦不可谓非至德也。”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四:“要是都能象张正国那才好。大义灭亲,死活只有一个党。”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