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也。”艾子喟然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
——苏轼《艾子杂说》节选
【译文·故事】
艾子在海边行走,看到一个东西既圆又扁,并且腿很多,他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梭子蟹。”接着,又看见一个东西圆圆扁扁的好多腿,又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说:“是螃蟹。”在后来又发现一个东西,形状样子都像先前看见的那样,但非常小,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说:“是彭越蟹。”艾子长叹一声说道:“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大啊!”
【释义·点评】
褊:同“扁”。
蝤蛑:梭子蟹。
彭越:蟹的一种,原名白玉蟹,一呼“旁元蟹”。
喟然:形容叹气的样子。
《艾子杂说》传为苏轼所作,其中艾子是虚构人物,自然其中的故事也不能坐实来理解,旨在“借古讽今”。后“一蟹不如一蟹”成为成语,含贬义,用以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运用举例——金·王若虚《文辨二》:“晏殊以为柳胜韩,李淑又谓刘胜柳,所谓一蟹不如一蟹。”明·沈德符《野获编·谐谑·借蟹讥权贵》:“分宜擅权,枉杀贵溪,京师人恶之,为语曰:‘可恨严介溪 ,作事忒心欺,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得几时?’一蟹之微,古今皆借以喻权贵,然亦一蟹不如一蟹矣。”清·翟灏《通俗编·禽鱼》引《圣宋掇遗》:“以其嗜蟹,自蝤蛑至蟛蚏,凡罗列十余种。谷笑曰:‘真所谓一蟹不如一蟹也。’”也作“一蟹讥”。例句——柳亚子《论诗六绝句》之三:“一卷生吞杜老诗,圣人伎俩只如斯。兰陵学术传秦相,难免陶 家一蟹讥。”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