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起家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迁卫将军王俭东阁祭酒。俭一见,深相器异,谓庐江何宪曰:“此萧郎三十内当作侍中,出此则贵不可言。”
——《梁书·武帝纪上》节选
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
相关典籍:
秦王领右元帅,攻洛阳,署瑀府司马。武德元年迁内史令,帝委以枢管,内外百务悉关决。或引升御榻,呼曰“萧郎”。
——《新唐书·萧瑀传》节选
【译文·故事】
(梁武帝萧衍)从巴陵王、南中郎将(萧子伦)的法曹行参军任上起家,升任为卫军将军王俭的东阁祭酒。王俭一见萧衍,非常器重,对庐江的何宪说:“这个萧郎三十岁之内应该就会坐在侍中的位置上,再以后的尊贵就没法说了。”
萧史善于吹箫,能模仿凤凰的鸣叫。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作妻子,建起了凤楼,教弄玉吹萧,吸引凤凰来栖息。弄玉骑上凤凰,萧史骑上龙,夫妇二人同化为神仙而去。
【释义·点评】
巴陵王南中郎:萧子伦,字云宗,齐世祖萧赜第十三子。南朝齐永明二年,被立为巴陵王。永明七年,为持节、都督南豫司二州军事、南中郎将、南豫州刺史。
法曹行参军:官名。即司法参军,主刑法。
卫将军王俭:卫将军,官名,即卫军将军。王俭齐武帝时任侍中、尚书令,领国子祭酒、学士馆主、太子少傅、卫军将军、中书监。
东阁祭酒:官名。
器异:器重、看重。
何宪:字子思,庐江灊人。
侍中:官名。魏晋以后,侍中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萧郎”这个称谓最早见于《梁书·武帝纪》,是王俭见到萧衍后,对他很是器重,后来对何宪说起萧衍时,便称之为“萧郎”以表喜爱之情。《新唐书·萧瑀传》中记载了唐高祖李渊对萧瑀非常亲重,有时甚至呼唤他到御榻上,也亲切地称他为“萧郎”。
“萧郎”一词的真正流行是从唐诗开始的,诗中的女主人公常常称所思慕的男子为“萧郎”。但这样的用典似乎和萧衍及萧瑀没什么关系,因为他们都是被同性的皇帝这样称呼的,和爱情无关。实际上“萧郎”应该是指萧史,也就是春秋时期善吹萧的萧史,能吹萧引凤,后来秦穆公把女儿弄玉嫁给他做了妻子。原典里没有出现“萧郎”这一字眼,当是人们在传说他们爱情故事的过程中加上的。起初“萧郎”指萧史,后又指代为情郎。例如唐·上元夫人《留别》诗:“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这里有“萧郎”,有“凤楼”,显然就是以“萧郎”代指情郎,以“凤楼人”代指痴情女。
后来“萧郎”在诗词中常以指称美好的男子或女子爱恋的男子。例句——唐·于鹄《题美人》诗:“胸前空戴宜男草,嫁得萧郎爱远游。”唐·白居易《画竹歌》:“萧郎下笔独逼真,丹青以来唯一人。……萧郎萧郎老可惜,手颤眼昏头雪色。 ”唐·刘沧《代友人悼姬》:“萧郎独宿落花夜,谢女不归明月春。”唐·欧阳詹《韦晤宅听歌》:“服制虹霓鬓似云,萧郎屋里上清人。”唐代“白衣女子木叶上诗”:“佳景虽堪玩,萧郎殊未来。”宋·张孝祥《浣溪沙》词:“冉冉幽香解钿囊,兰桡烟雨暗春江,十分清瘦为萧郎。”宋·高观国《风入松·闻邻女吹笛》:“萧郎且放凤箫闲。何处骖鸾。”清·吴伟业《琴河感旧》诗之四:“书成粉箑凭谁寄,多恐萧郎不忍堪。”郁达夫《毁家诗记》之十九:“ 沉园旧恨从头数,泪透萧郎蜀锦衾。”
宋·尤袤《全唐诗话·崔郊》载,唐代崔郊的姑姑有一婢女,后卖给连帅,崔郊十分思慕她,于是赠之以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由此产生了“萧郎陌路”这一成语,比喻女子对原来爱恋的男子视若路人,不愿或不能接近。
另外,成语“乘龙快婿”也出自萧史乘龙、弄玉乘凤成仙的典故。意思是乘着龙的让人快慰的女婿。因萧史为秦穆公女婿,故有此说。常用以形容前程远大而可心的女婿。例句——峻青《海啸》第三章:“实际上,谁也不知道他申家大院里什么时候有了这幺一个威风凛凛的乘龙快婿。”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