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击楫中流(中流击楫、中流击枻、中流誓)

时间:2011-11-23 09:30:58 点击:

  核心提示:祖逖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的故事;击楫中流、中流击枻、中流誓等典故的来历背景及运用举例。...

 

【原文·出处】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籓王争权,自相诛灭,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原。今遗黎既被残酷,人有奋击之志。大王诚能发威命将,使若逖等为之统主,则郡国豪杰必因风向赴,沈弱之士欣于来苏,庶几国耻可雪,愿大王图之。”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禀,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房玄龄等《晋书·祖逖传》节选

【译文·故事】

    当时元帝刚刚在江南安定下来,顾不上北伐,祖逖进言说:“晋朝遭遇祸乱,并不是上面政治黑暗,下面怨恨反叛造成的。是因为藩王争夺权力,自已相互惨杀,于是使得戎狄有机可乘,祸害中原。如今遗留在中原的黎民百姓被残害虐待,人人都有奋起反击的意愿。大王如果能显示威风任命将帅,使得像我这样的人作为统领主帅,那么各地豪杰一定会闻风前来投奔,那如沉溺在水中的沦陷区百姓则会为帮他们解脱苦难而高兴,(这样一来)或许国耻可以昭雪,希望大王予以考虑。”元帝于是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划给他一千人的粮饷,三千匹布,没有给铠甲和兵器。让他自己招募。祖逖依旧率领迁移过来的一百多家旧部下渡江北上,在江中心他敲打着舟楫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扫清中原而再次渡过来的话,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言辞神色壮烈,大家都感慨叹服。

【释义·点评】

遑:闲暇。
遗黎:指遗留在中原的黎民百姓。
残酷:残害、虐待。
沈弱:“弱”通“溺”,即“沉溺”。“沈弱之士”喻指沦陷区的人民。
来苏:形容百姓盼望明君来解脱其苦难。《尚书·仲虺之诰》:“倏俎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
千人禀:禀,粮饷。
铠仗:铠甲和兵器。
部曲:这里指家兵、私兵。
楫:划船用具。

    西晋末年,中原地区大乱。建兴四年,匈奴王刘曜攻陷长安,俘虏晋愍帝。第二年,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中原士族相随南逃,史称“衣冠南渡”。祖逖率亲邻几百家也汇入了避难南下的人流中。但他素有政治抱负,也曾“闻鸡起舞”,于是在国难当头,他向晋元帝提出了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的主张。晋元帝虽然答应了他,也任命了他,但却没有给他军队和武器。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祖逖仍率领着先前跟随他的一百多家旧部曲渡江北上了。在江中心,他敲打着舟楫发下了扫清中原的誓言。这就是“击楫中流”的故事。之后他曾一度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但因晋朝内乱及晋元帝猜忌,令北伐事业功败垂成,
    “击楫”也作“击檝”,后常用来颂扬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的壮志。运用举例——宋·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元·戴良《怀宋庸庵》诗:“祖逖念时空击檝,仲宣多难但登楼。”清·顾炎武《京口即事》诗之一:“祖生多意气,击楫飞中流。”清·徐釚《晚发京口》诗:“已从击楫悲荒垒,更想沉舟听鼓鼙。”
    用“中流击楫”或“击楫中流”,来表示志在复兴的壮烈气概。运用举例——宋·文及翁《贺新郎·西湖》词:“簇乐红妆摇画艇,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宋·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张榘《安庆摸/摸鱼儿》:“中流击楫酬初志,此去君王高枕。”宋·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也称“中流击枻”,枻为船舷或船桨。例如——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又称“中流誓”。例句——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