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洛阳纸贵(纸贵洛阳、纸贵洛城)

时间:2011-11-23 09:40:07 点击:

  核心提示:洛阳纸贵典故的来历及运用例句;主人公左思刻苦勤学,终于完成《三都赋》并使其名扬天下的故事。...

 

【原文·出处】

    (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晋书·左思传》节选

【译文·故事】

    左思作《齐都赋》,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又想为三都作赋,赶上妹妹左芬(被晋武帝征召)入宫,把家搬到了京师,于是拜访著作郎张载,访求四川成都一带的事情。接着构思了十年,门旁庭前,藩篱旁厕所内,都放着笔和纸,偶然间得到一句,就立即记录下来。自认为见闻不够广博,请求担任秘书郎之职(以方便阅读)。等到赋写成之后,当时的人并未给予重视。左思自认为他的赋作不亚于班固、张衡,担心人们因为看不起他的人而废弃他的作品。安定人皇甫谧有很高的声望,左思前去拜访他,并把自己的作品给他看。皇甫谧认为很好,并且为他的赋作序。张载为其中的《魏都赋》作了注释,刘逵为其中的《吴都赋》《蜀都赋》作了注释。……司空张华看过此赋,感叹说:“这是班固、张衡之流的人物,(此赋)能使读它的人读完后还感觉意味无穷,时间久了就会不断发现新意。”于是豪门贵族之家争相传阅抄写,京城洛阳的纸张因此价格大涨。

【释义·点评】

岷邛:古代泛指四川省成都地区。岷,指岷(汶)山郡;邛,指临邛。
藩溷:藩,篱笆;溷,厕所。
疏:分条记录。
秘书郎:属秘书省,掌管图书经籍。
不谢班张:不谢,不亚于;班张,指班固和张衡。

    这里记载的是左思为创作《三都赋》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他到蜀都实地作了考察,并求为秘书郎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三都赋》仅构思就用了十年时间,他在家里所有可能停留的地方都放了纸和笔,好把灵感到来时想出的句子随手记录下来。就是在这样的孜孜以求中,描写三国时魏蜀吴都城风貌的《三都赋》完成了。因为左思其貌不扬,且没有名气,他怕人因人废言,于是便拜访了当时很有名望的皇甫谧。皇甫谧看了他的赋作,很是赞赏,并欣然为他的赋作了序文,另有当时的名流张载和刘逵分别为其中的《吴都赋》和《蜀都赋》作了注释。这样一来,好的作品再加上名流的提携,《三都赋》才名声大振,名门望族竞相传抄,连京都洛阳的纸张因为这个也贵了起来。
    《三都赋》使得“洛阳纸贵”的故事启示我们:即使有了好的作品,也得靠包装和运作,就像千里马也要伯乐来赏识一样;人情关系永远是决定作品成败不可忽略的因素,左思的时代是如此,今天也依然如故。
    “洛阳纸贵”的意思是,由于《三都赋》非常出色,传抄的人多,洛阳的纸张因此贵了起来。后来人们就用“洛阳纸贵”或“纸贵洛阳”、“纸贵洛城”,来称誉人的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例句——清·蕊珠旧史《京尘杂录·丁年玉笋志》:“于是传写《看花记》者,几有洛阳纸贵之叹。”柯岩《奇异的书简·我们这支队伍》:“自古以来,诗人唱和,赠友明志,尝有洛阳纸贵之说。” 阿英《关于<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在当时确实是一时纸贵洛阳,风行海内。”唐·卢照邻《双槿树赋》序:“金悬秦市,杨子见而无言;纸贵洛城,陆闻而罢笑。”有时也省作“纸贵”。《北齐书·邢邵传》:“自孝明之后,文雅大盛,邵雕虫之美,独步当时,每一文出,京师为之纸贵,读诵俄遍远近。”唐·刘禹锡《和留守令狐相公》:“君来不用飞书报,万户先从纸贵知。”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一九:“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徧京华?”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