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乐不思蜀(此间乐不思蜀)

时间:2011-11-23 09:43:41 点击:

  核心提示:成语典故“乐不思蜀”讲的是刘禅苟且偷安的故事,主人公刘禅作了魏国的俘虏,但仍逍遥度日,即使看到故国歌舞也无动于衷;“此间乐,不思蜀”或“乐不思蜀”的来历背景及运用举例。...

 

【原文·出处】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曰:“人之无情,乃可至于是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矣,而况姜维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并之?”
    他日,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郤正闻之,求见禅曰:“王若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裴松之注《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引《汉晋春秋》

【译文·故事】

    司马文王同刘禅欢宴,为刘禅演出了故国蜀地的音乐舞蹈,身边的人都为这样的情景伤感悲痛,而刘禅却照样欢笑。文王对贾充说:“人没有情感,竟可以到这样的地步吗?!即使诸葛亮活着,(恐怕也)不能辅佐这样的人长久,何况姜维呢?”贾充说:“(如果)不是这样,殿下怎么会吞并他?”
    改天,文王问刘禅说:“也有点想念蜀地不?”刘禅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地。”
    郤正听说了这事,求见刘禅,说:“文王如果以后再问,应流着泪回答说:‘父亲的坟墓远在陇蜀,此心想到西方就会悲痛,没有一日不思念的。’”正好文王再次问他,刘禅便照着先前(郤正教他)的话回答,文王说:“怎么像是郤正的话呢?”刘禅奇怪地看着文王说:“确实如您所说。”身边的人都笑了。

【释义·点评】

司马文王:指司马昭。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
禅:指蜀王刘禅,刘备之子。   
郤正:刘禅旧臣,与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

    公元263年,蜀汉被魏所灭,刘禅投降,被封为“安乐公”。这时在魏国握有实权的是司马昭。由于《汉晋春秋》是东晋习凿齿所撰,而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晋朝,追尊司马昭为文帝,所以《汉晋春秋》中尊称司马昭为“司马文王”。
    司马昭对刘禅这个“俘虏”,内心十分地蔑视,就像猫捉住老鼠还要耍弄一番似的,司马昭大概也怀着这样的心态,他在酒宴上有意安排了蜀地的歌舞,想看看这些亡国奴的反应。蜀汉的旧臣看到故国的歌舞,不禁触景生情,悲从中来,一个个都流下了眼泪。可是刘禅却欢笑自若,无动于衷。有一天,司马昭又是带着几分耍弄的语气问刘禅说:“也有点想念蜀地不?”刘禅竟说:“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地。”有人认为,这是刘禅的明哲保身之术,靠装傻充愣以求自全。这种说法实在有点高看刘禅了,他要有这样的“哲学”头脑倒好了。以我看,他就整个一缺心眼儿,没心没肺,能吃饱喝足就成。是养尊处优的生活,造就的一个低能儿。如果他是有意自保,他就不会郤正教他什么他就说什么,也就不会司马昭刚一诈他,立刻就说出了实话。
    “此间乐不思蜀”以及被缩为四字成语的“乐不思蜀”,原本的意思是“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地”,表现刘禅的忘本偷安。后来就用来表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了。例句:清·壮者《扫迷帚》第六回:“去年八月,因赴金陵乡试,往钓鱼巷猎艳,与妓女玉兰有啮臂盟,从此数月不归,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鲁迅《月界旅行》第七回:“那麦思敦更觉气色傲然,或饮或食,忽踊忽歌,大有‘此间乐不思蜀’之意。”清·王韬《淞隐漫录》:“如果没于洪涛,获此妙境,真觉此间乐不思蜀矣。”黄裳 《榆下说书·诸葛的锦囊》:“刘备的这种坏脾气,好像也传给了阿斗,‘乐不思蜀 ’的那一幕,就是乃父东吴招亲的翻板。”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