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萌少给事亭长,慨然叹曰:“大丈夫焉能为人役哉。”遂去就师。闻王莽居摄,子宇谏莽,杀之。萌会友人曰:“三纲绝矣,祸将及人。”即解衣冠挂东都城门,将家属客于辽东。
——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五》节选
相关典籍:
逢萌字子康,北海都昌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时尉行过亭,萌候迎拜谒,既而掷楯叹曰:“大丈夫安能为人役哉!”遂去之长安学,通《春秋经》。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范晔《后汉书·逸民传·逢萌》节选
【译文·故事】
逢萌年轻时曾供职为亭长,感慨地叹息道:“大丈夫怎么能被人使唤啊。”于是离开,拜师求学。听说王莽独揽朝纲,儿子逢宇因谏劝王莽,王莽将他杀死。逢萌拜会友人说:“‘三纲’已经断绝了,人将蒙受祸患。”于是就将官衣官帽挂在东都城门之上,并将家属寄居于辽东。
【释义·点评】
居摄:因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代居其位处理政务,谓“居摄”。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王莽篡汉之际,逢萌为了避祸保身,便毅然脱下官衣官帽挂在城门之上,离开了官场。另外《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载,陶弘景于齐高帝作相时,曾被引为诸王侍读。他家贫,求作县令不得,于是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被称为“神武挂冠”。后来人们便将“挂冠”代指辞官、弃官。在诗词等文学作品中运用举例——南朝·梁·沈约《和左丞庾杲之移病》:“挂冠若东都,山林宁复出。” 宋·叶适《祭韩子师尚书文》:“愤发挂冠,龠米自炊。”清《睢州志·袁可立传》:“时逆珰窃柄,可立叹曰:‘此非挂冠神武门时乎!’”清·李渔《玉搔头·分任》:“蒿目为时忧,年未艾,霜雪盈头,挂冠无奈君恩厚,铨衡陪掌,簪缨忝继,君父难酬。”鲁迅《故事新编·理水》:“有的咬一口松皮饼,极口叹赏它的清香,说自己明天就要挂冠归隐,去享这样的清福。”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