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卖剑买牛(卖刀买犊、龚遂劝农)

时间:2011-11-23 10:06:06 点击:

  核心提示:龚遂劝农的故事;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典故的来历。...

 

【原文·出处】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葱、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果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班固《汉书·龚遂传》节选

【译文·故事】

    龚遂看见渤海一带风俗很奢侈,喜欢在工商一类行业里讨生活,不喜欢到田地里耕作,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养蚕种桑。他下令:郡中每人种一株榆树、一百棵薤菜、五十棵葱、一畦韭菜;每家养两头母猪、五只鸡。百姓有佩带刀剑的,就让他们卖掉剑买成牛,卖掉刀买成牛犊,说:“把牛和牛犊佩带在身上干什么呢!”春夏季节不能不到田里劳动,秋冬时督促人们收获入仓,另外种植和储藏瓜果、菱角、鸡头米等经济作物,抚慰、劝勉那些前来的人和好的德行,郡中人们都有了积蓄,官吏和百姓都很富足殷实,犯罪和打官司的都没有了。

【释义·点评】

齐俗:齐地的风俗。渤海郡周秦时属齐国。
末技:这里指农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劳来循行:劳来,抚慰劝勉前来的人;循行,好的德行。

    汉宣帝时,渤海地区灾荒严重,百姓无以为生,盗贼蜂起,当地官员无能为力。这时丞相、御史推荐龚遂为渤海郡太守。龚遂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宣帝召见他时,他向宣帝提出了“治乱民……唯缓之”的主张,宣帝很是赞赏。龚遂到任以后,采取了安抚政策,一方面解散了各县的捕盗官吏,提出除了手拿兵器的,凡是手拿农具的都是良民。另一方面,他采取了鼓励百姓务农的具体措施,对民众有持刀带剑的,劝其“卖剑买牛,卖刀买犊”。这样一来,社会秩序逐渐恢复,百姓生活也日渐富足了。这就是“龚遂劝农”的故事。
     “卖剑买牛”、“卖刀买犊”后来便成为“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的典故了,有时也用以比喻改业归田或坏人改恶从善。运用举例——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五首》之五:“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宋·陆游 《游近村》诗之二:“乞浆得酒人情好,卖剑买牛农事兴。”宋·陆游《贫甚作短歌排闷》诗:“惟有躬耕差可为,卖剑买牛悔不早”金·元好问《示崔雷诗社诸人》诗:“卖剑买牛真得计,腰金骑鹤恐非才。”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金·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卖刀买犊未厌早,腰金骑鹤非所望。”明·张居正《答广中督抚》:“不用斗粟片甲,而使积年逋寇,皆束手归降,买犊卖刀之化,不足以媲美矣。”《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你大家便卖了战马,买头牛儿;丢下兵器,拿把锄儿,学那古人‘卖刀买犊’的故事,岂不是绿林中一段佳话!”也省作“卖剑”。例句——唐·黄滔《误笔牛赋》:“笔为锋也,无慙卖剑之年;墨作池焉,岂愧蹊田之日。”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