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曰:“……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乃欲西面事秦,称东藩,筑帝宫,受冠带,祠春秋,交臂而服焉。夫羞社稷而为天下笑,无过此者矣。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刘向《战国策·韩策》节选
【译文·故事】
苏秦为楚国组织合纵联盟,游说韩王说:“……凭着韩国的强大,和大王的贤明,竟然想要面向西奉事秦国,自称是秦国东方的藩国,给秦王修筑行宫,接受封赏,春秋两季向秦进贡祭品,在这些上面拱手臣服。让国家蒙受羞辱并被天下人耻笑,没有超过这个的了。所以希望大王在这方面应该好好考虑考虑。大王如果奉事秦国,秦国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把土地献给它,明年又会要求割让更多的土地。给它,就没有那么多的土地来满足它;不给,就前功尽弃,以后更会遭受秦国祸害。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拿着有限的土地去迎合那无止境的贪欲,这就是人们说的购买怨恨和灾祸的事啊,不用交战领土已经丧失了。臣听俗话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现在大王面向西方,拱手屈服,像臣子一样奉事秦国,这跟做‘牛后’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的贤能,并拥有韩国强大的军队,却有做‘牛后’的丑名,臣私下里为大王感到羞愧。”
【释义·点评】
合从:即合纵。从,通“纵”。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秦在西方,六国地处南北,故称合从。
受冠带:冠带,帽子、配饰之物。受冠带,意为接受秦的赏赐。
今兹效之:效,呈送。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也不能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战国时期,苏秦游说六国诸侯实行纵向联合,一起对抗强大的秦国。这就是所谓的“合纵”。“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句俗语,就是苏秦在游说韩王时引用的。意思是韩国虽然小,但韩王毕竟自己说了算,就像“鸡口”一样,虽小但洁净,是“头”;如果依附秦国,那就跟牛肛门一样,虽然大但却脏,属于“尾”,须听人指挥。以此来激发韩王的自尊心,使韩国加入“合纵”之盟。
“鸡口牛后”这一典故就是出自这里,是“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的省称。表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比喻宁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听人支配。运用举例——《水浒传》第九九回:“城池坚固,粮草充足,尚可战守。古语有云:‘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后人也常用“鸡口”来比喻低微而安宁的地位。例句——唐·陆龟蒙《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甘闲在鸡口,不贵封龙额。”清·钮琇《觚賸·七月天》:“岂鸡口之福难消,毕竟因差果错;乃牛后之羞旋至,大似谷震钟鸣。”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