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井底之蛙(坎井之蛙、井蛙)

时间:2011-11-24 07:45:48 点击:

  核心提示: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原文、翻译及评论。...

 

【原文·出处】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庄子·秋水》节选

    子独不闻夫埳井之蛙乎?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虷蟹与蝌蚪,莫吾能若也。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跱埳井之乐,此亦至矣。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足未入,而右膝已絷矣。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于是埳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秋水》节选

【译文·故事】

    对井里的青蛙不可与它谈论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空间的局限。

    您难道没有听说过浅井青蛙的故事吗?井蛙对东海里的鳖说:“我多么快乐啊!出去就在井口栏杆上蹦蹦跳跳,进来便在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入水中,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下巴;踏入泥里,泥只能盖住我的脚背。回头看看水中的那些‘跟斗虫’、小蟹和蝌蚪,没有谁能像我这样的。再说我独占一坑之水,在浅井里跳跳停停的乐趣,这也算是极致了。您为什么不时不时地进来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未能跨入浅井,右腿就已经被卡住。于是慢慢地退回来,告诉大海的情况给井蛙说:“千里的距离,不足以称述它的大;千仞的高度,不足以探究它的深。大禹时,十年有九年水涝,而海水不会因此增多;商汤的时候,八年里有七年大旱,而岸边的水位不会因此下降。不因为时间的短暂与长久而改变,不因为雨量的多少而涨落,这就是(身处)东海的大乐趣。”浅井之蛙听了这一席话,于是惊惶茫然,呆呆地若有所失。

【释义·点评】

埳井:坍塌破废的浅井。埳,同“坎”,坑穴。
跳梁:同“跳踉(liáng)”,腾跃。
缺甃(zhòu):残缺的井壁。
接腋持颐:指水的深度可以托浮住两腋和双颊。颐,面颊。
没足灭跗(fū〕:指泥的深度可以埋没双脚。跗,脚背。
虷(hán):孑孓(jiéjué),蚊子的幼虫。
跨跱(zhì):蹦跳停立的动作。
絷(zhí):卡住,拘住。
逡(qūn)巡——从容退却的样子。
仞(rèn):古代的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潦(lào):同“涝”,水灾。
适适然:吃惊呆看的样子。   
规规然:渺小的样子。
自失:意识到自己不行而若有所失的神态。

    这则寓言故事是庄子在《秋水》这篇文章里,假托魏牟向公孙龙讲的。坎井之蛙所见有限,成天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里蹦蹦跳跳,以为这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听了海鳖的一席话,才终于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浅陋。
    成语“井底之蛙”就是出自这个典故,常用来比喻见识短浅,思路狭窄的人。运用举例——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如今有等轻薄之子,重色轻贤,真所谓井底之蛙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九回:“可知我‘井底之蛙’,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谁知不必远寻,就是本地风光,一个赛似一个。”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世有谈革命者,知大事之难举,而言割据自立。此固局于一隅,所谓井底之蛙不知东海者,而长素以印度成事戒之。”亦省作“井蛙”。宋·苏轼《辨道歌》:“吾恨尔见有所遮,海波或至惊井蛙。”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啦。”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