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往取之,牡而骊。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列子·说符》节选
【译文·故事】
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有可以派遣出去寻找千里马的人吗?”
伯乐说:“良马,可以从它的筋骨上看出。天下最好的马,若隐若现,若有若无。像这样的马奔驰起来,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马蹄的痕迹。我的儿子都是普通人,可以把良马告诉你,但不能把千里马告诉你。我有个和我一起扛东西打柴草的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您召见他。”
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以后九方皋返回,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问:“是什么样的马?” 回答说:“是黄色的母马。” 穆公派人去取马,却是纯黑色的公马。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失败啊,你推荐的寻求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尚且不能识别,又怎么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很感慨地叹了口气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境界了啊!这就是千万个我加起来也无法及他的原因,像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注意力在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关注他所应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他所不该注意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
马到,果然是千里马。
【释义·点评】
子姓:子孙,这里指儿子。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一般的好马可以从形体外表、筋肉骨架上观察出来。形,指形体。容,指状貌。
天下之马者:天下最好的马(即千里马)。
绝尘弭辙:形容天下之马(即千里马)跑得既快,还不扬起尘土,不留下车轮的痕迹。绝尘:脚不沾尘土,形容奔跑得很快。弭,mǐ,消除,停止。弭辙,没有足迹。
担纆(mò)薪菜:担柴挑柴。 纆,绳索。 菜:通采。薪菜,及打柴草。
牝(pìn):雌性的鸟、兽。与“牡”相对。
牡(mǔ):雄性的鸟、兽。
骊(lí):纯黑色的马。
穆公不说:说,同“悦”,高兴。
毛色、性别并不是千里马跟普通马的本质区别。光凭这些找不到千里马。所以,看事情不能光注意表面的东西,只有深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九方皋弄错了马匹的毛色、性别,带有夸张的成分,目的是为了突出故事的主题。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对待人、事、物的时候,要抓住本质特征而不能注重表象。后来,人们就用“牝牡骊黄”来比喻事物的表象。同时,九方皋也与伯乐齐名,成为善相马者的代称。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屡屡在诗词或文章中出现——宋代黄庭坚《过平与怀李子先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乔女》:“彼女子何知,而奇伟如是?若遇九方皋 ,直牡视之矣。”黄忏华《亡友周仲穆哀辞》:“未悬双玉剑,终负九方皋 。”宋代苏颂《契丹马》:“用力已过东野稷,相形不待九方皋。”宋代仇远《二马图》:“平生自比九方臯,牝牡骊黄骨相高。”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