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节选
【译文·故事】
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交战。宋军已经排好阵势,楚军还未全部渡河。大司马公孙子鱼说:“他们人多,我们人少,趁他们尚未全部渡河,请主公下令攻击他们!”襄公说:“不行。”楚军全部渡河,但尚未排好阵势,子鱼又将上述意见报告襄公。襄公说:“还不行。”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宋军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卫队也全部被杀。
宋国的人都怪罪襄公。襄公说:“君子不再伤害受伤的人,不俘虏有白头发的人。古代领兵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寡人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也不攻击没有摆好阵势的军队。”子鱼说:“主公不尽知战争的玄机。强大的敌人在险隘的地方未能排成阵势,这是上天在帮助我们。拦截并击鼓进攻他们,不也是可以的吗?(就这样)还怕不能取胜呢!况且现在强大的军队,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大的人,能俘虏就抓回来,还管什么是否有白发?明白失败的耻辱、教会士兵作战的技巧,就是为了杀敌;(敌人)受伤却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杀他们?如果怜惜(他们,不愿)再去伤害受伤的敌人,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伤害他们;怜惜他们当中有白发的人,还不如向敌人投降。军队应抓住战机进攻,锣鼓用来振作士气。抓住战机进攻,阻敌于险地是可以的;鼓声大作以鼓舞士气,鸣鼓进攻没有摆开阵势的敌人也是可以的。”
【释义·点评】
司马:掌管军政、军赋的官职。这里指公孙固,字子鱼。
门官:守门的官。 杜预 注:“门官,守门者,师行则在君左右。”
胡耇(gǒu苟):年纪很大的人。胡:年老。
儳(chán谗):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公元前638年,宋、楚两国争夺中原霸权,宋襄公为了削弱楚国的力量,出兵攻打楚国的盟友郑国,楚国便出兵攻宋救郑,于是宋、楚爆发了“泓水之战”。
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奉行“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毛泽东语),最终覆军伤股,为天下笑。正如《淮南子》所说:“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也。”战争是敌我双方的较量,是实力与计谋的比拼,正所谓“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因此宋襄公在敌我双方较量的战场上讲起了“仁义”,其本质是假仁义;如果讲仁义早就应该向敌人屈服才是。因此这种做法就是“假仁纵敌”,即假施仁义、放纵敌人。后表示姑息养奸、酿成祸患。
但从另一角度来说,宋襄公的做法又有其“可爱”的另一面,虽然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但他追求自己“仁义理想”的执着,却不由得使我们心生怜悯和感动。所以,有人把他称为“中国古代的堂吉诃德”。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