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典故故事 >> 内容

丁谓拂须(溜须拍马、拍马屁)

时间:2011-11-23 08:59:20 点击:

  核心提示:溜须拍马、拍马屁的由来及运用例句。...

 

【原文·出处】

    初,丁谓出准门至参政,事准甚谨。尝会食中书,羹污准须,谓起,徐拂之。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谓甚愧之,由是倾构日深。

——《宋史·寇准传》节选

【译文·故事】

    当初,丁谓是从寇准门下走上参知政事这个位置的,对待寇准非常恭谨。曾经(有一次)在中书省聚餐,羹汤弄脏了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身,慢慢地为寇准擦试掉了汤水。寇准笑着说:“参知政事,是国家的重臣,是为官长捋胡子的吗?”丁谓很是羞愧,从此对寇准的排斥之意日益加深。

【释义·点评】

出准门:是指丁谓考取进士,寇准是主考官。唐宋时期,进士及第的士子们要到主考官的府第拜谢,并称主考官为师,以后在学界就称为出自某某门下。
参政:即参知政事,为宰相之副。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
倾构:排斥陷害。

    丁谓考取进士时,寇准是主考官。按照宋朝的规矩,进士及第的士子们要到主考官的府上去“拜码头”,并称主考官为师。所以,丁谓就得尊寇准为师,成了寇准名誉上的学生。这也就是“出准门”的来历。
    丁谓这个人虽说有点才智,但心术不正,宋真宗喜欢谈论神仙之事,他就积极迎合,因此“天下目为奸邪”,也就是说当时的人都把他视为奸佞之臣。而寇准以刚直足智著名,对丁谓的种种作为当然看不惯了。虽然丁谓是在巴结讨好寇准,为寇准捋去了胡子上的汤汁,但寇准并不领情,而是义正辞严地告诉他:你是参加政事,是国家依靠的重臣,你的职责是应该想些国家大事,不是让你在这个位置上给上司捋胡子的。可以想见,丁谓的热脸贴了这样的冷屁股,该是多么尴尬和窘迫。但是由于他是天生的小人,所以他听了寇准的话,不仅没有反思改过,反而对寇准怀恨在心了,极力罗织罪名排挤寇准,导致寇准被罢相贬官。这是后话了。
    后来“拂须”就成了谄事长官的典故。运用举例——宋·李洪《新交行》诗:“若非大夫尝便客,亦是丞相拂须人。”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劾微忱拚死捐生,做不得拂须参政,俺待要对天朝明讯于君听。”清·黄鷟来《猛虎行》:“中山之狼恣反噬,莱公远谪为拂须。”
    成语“溜须拍马”中的“溜须”,据称就是出自丁谓为寇准“拂须”这一典故。至于“拍马”,却不见于古代典籍,据说是来源于元朝文化。
    一种说法,蒙古族善养马,牧民们常以养得骏马为荣。牧民们相遇时,常要拍拍对方马的屁股,摸摸马膘如何,随口夸赞几句,以博得马主人的欢心。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不管马好马坏都说好话,一味地奉承。还有一种说法说,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的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屁股、夸他的马好。逐渐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屁”或“拍马”。因为只要一拍马屁股,肯定全是夸赞奉承的的话。
    “溜须”的动作和“拍马”的动作,都是讨好巴结上司的行为,所以就形成了“溜须拍马”这一成语,用以比喻讨好奉承。运用例句——浩然《艳阳天》第一二八章:“跟在李乡长 的屁股后边,溜须拍马,可神气啦。”麦云《第一次出击》:“我可不赞成你这办法!成就成,不成就拉倒;干什么跟他低三下四,溜须拍马?”有时单用“溜须”表示讨好巴结。例如——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他得到了贫农和雇农的热烈的拥护,他也碰到了溜须、嫉妒、讽刺和恐吓。”萧军《五月的矿山》第六章:“他们这些伪满的职员们,尽是白吃饱,除开会‘溜须’以外,什么事全是尿包。”
    把向人谄媚奉承的行为称为“拍马屁”。运用举例——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五回:“帐房师爷因为他时常进来拍马屁,彼此极熟,不好意思驳他。”清·秋瑾 《演说的好处》:“这种最上等的人,腐败不堪,今日迎官,明日拜客,遇着有势力的,又要去拍马屁。”管桦《清风店》二:“她鼻子这么一哼,傻小子陈贵便立刻跟着拍马屁。”

杨新华 译评

编辑:杨新华 来源:编辑译评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东篱网(www.dongliw.com) ©
  • 联系我们 Email:yxh583*sohu.com
  • 版权声明:本站古文名句、典故故事、诗词名句、诗联漫话、格言警语、民歌辑览等栏目,依法享有编辑著作权,严禁将本站内容作任何形式的翻版。

    冀公网安备 13040302000948号

    冀ICP备1603013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