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柳宗元《三戒·黔之驴》
【译文·故事】
黔中道没有驴子,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去。运到后却没有合适的用途,便把它放养在山下面。老虎见到驴,(心想世上竟有)这么巨大的动物啊。把它当神一样看待。躲藏在树林中偷偷观察它,稍微走出来接近它,既谨慎又迷茫,不了解它是什么东西。
改天,驴子一叫唤,老虎十分惊惧,远远地逃走,以为驴子将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后来老虎)来来往往地观察它,觉得驴子像个没什么特殊本领的东西。越来越习惯了它的叫声。又靠近它前前后后走动,(但)到底不敢和驴子搏击。(后来)老虎更靠近了驴子,态度更为随便,碰撞磨擦、冲击冒犯。驴子非常愤怒,用蹄子踢老虎。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中盘算说:“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唉!形体的庞大好象有好的德性,叫声响亮好象有好的本领。当初(如果)不显示能力,老虎虽然凶猛,疑虑而畏惧,终究不敢捕取。如今却是这样(被吃掉)了,悲哀啊!
【释义·点评】
黔(qián):黔中道的简称,包括了今天的湖南西部、重庆东南部、贵州北部和湖北西南部一带地区。
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骇(hài):害怕。
远遁(dùn):逃到远处。
噬(shì):咬。
异能:特别的本领。
益习其声:更加习惯它的叫声。益,更加,进一步。
狎: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荡倚冲冒: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冒,冒犯。
不胜(shēng)怒:非常愤怒。
跳踉(liáng):跳跃。
㘎(hǎn):吼叫。
《黔之驴》是柳宗元作品《三戒》中的一篇。《三戒》包括了《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在《三戒》序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有客谈麋、驴、鼠三物,似其事,作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就分别写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种表现。《黔之驴》侧重表现驴的“出技以怒强”,旨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驴子体形庞大好象有好的德性,但却在骚扰面前“不胜其怒”,没有表现出好的修养;驴子叫声响亮好象有好的本领,但在“不胜其怒”下,不过“蹄之”而已。所以驴子体形庞大、叫声响亮,却徒有其表,没什么真本事,这是它的第一可悲处;如果不轻易出“蹄”,把这点看家本事拿出来,老虎因疑虑和畏惧,终究也不敢捕取,它庶几也可保全性命,这是它的第二可悲之处。所以在可怜的“蹄之”绝招一用之后,被吃是必然的下场。
《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就驴子来说,它的行为和命运给我们的启发是:人要有真才实学,学习真本领,不能徒有其表,靠外在的东西欺世盗名;面对敌手,人应该知己知彼,懂得抱朴守拙之道,不可轻举妄动,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就老虎来说,它的行为给我们的启发是: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其实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可怕;只要用心观察研究它,就能发现它的弱点,从而利用自己的优势一举战胜它。
后来由柳宗元《黔之驴》这个寓言故事演变出了“黔驴技穷”、“黔驴之技”等成语。
“黔驴技穷”的意思是说,黔之驴的本领用完了。常用来比喻仅有的一点本领也用完了。运用举例——郭沫若《羽书集·汪精卫进了坟墓》:“打了一年多的锣鼓,仅仅凑集了三十名的臭傀儡,没有办法,勉强准备登台,在日本人也可以说是‘黔驴技穷’了。”刘绍棠《地火》第十五章:“小画眉金哥已经黔驴技穷,却仍不死心。”陈立德《前驱》三十八:“他们不过是黔驴技穷,想求个活命罢了。”也作“黔驴技尽”、“黔驴技孤”。例句——清·朱之瑜《答王师吉书》:“特恐黔驴技尽,为诸乡亲羞耳。”明 孙仁孺 《东郭记·妾妇之道》:“腐鼠堪惊,黔驴技孤,也应狼跋其胡。”
“黔驴之技”的意思是,黔驴的本领就那一下子。常用以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例句——宋·李曾伯《代襄阃回陈总领贺转官》:“秉钺专征,实愧严尤之三策;赐书增秩,已膺甘茂之十官。虽长蛇之势若粗雄,而黔驴之技已尽展。”元·王冕《宣和殿画驴图》:“黔驴之技止于是,君王用意徒为尔。”毛泽东《一个极其重要的政策》:“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也作“黔驴技”。例如——宋·吴栋《重游道岩》:“山中自笑黔驴技,天外谁知海鹤身。”
有时直接用“黔驴”比喻虚有其表、技能低下的人。运用举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月余,妇起,宾事良人。久觉黔驴无技,渐狎,渐嘲,渐骂。”《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乡民讨英夷檄》:“我粤东乃文物之邦,岂容社鼠;人才皆英勇之士,尽识黔驴。”有时也用以自谦或自嘲。例句——宋·欧阳修《和武平学士岁晚禁直书怀五言二十韵》:“贪荣同卫鹤,取笑类黔驴。”宋·陆游《丁未除夕前二日休假感怀》:“怨谤相乘真市虎,技能已尽似黔驴。”宋·赵必《和黄秋三衢舟中韵》:“世事看来真塞马,吾才只可比黔驴。”
由这个故事还产生了另一个成语“庞然大物”。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多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东西。实用例句——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一日见二虫鬭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康有为《公民自治篇》:“故国之无地方自治者,其国臃肿颓败不生活,虽庞然大物,亦号之曰废国。” 聂绀弩《兔先生的发言》:“然而蝼蚁尚且贪生,比之于蝼蚁总算是庞然大物的兔先生,又怎能因此而旷达?” 柯灵《香雪海·春节书红》:“有的昨天还是张牙舞爪的庞然大物,一夜之间就完蛋了。”
(杨新华 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