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成语典故“入幕之宾”的背景故事、运用例句。...
【原文·出处】
温怀不轨,欲立霸王之基,超为之谋。谢安与王坦之尝诣温论事,温令超帐中卧听之,风动帐开,安笑曰:“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
——房玄龄等《晋书·郗超传》节选
【译文·故事】
桓温图谋不轨,想建立霸王的基业,郗超为他谋划。谢安和王坦之曾造访桓温讨论事情,桓温让郗超在幕帐中躺着听他们说话,风把帐子吹开(郗超藏不住了),谢安笑着说:“郗超可算得是能进入帐幕的宾客了。”
【释义·点评】
不轨:越出常轨,不合法度。这里是指桓温欲废帝自立。
东晋海西公、简文帝、孝武帝时期,大司马桓温独揽朝政,与他的党羽郗超过从甚密,谋划欲行篡位之事。一次两人正在私谈,宰相谢安和王坦之来访,桓温想让郗超知道他和谢安他们的谈话内容,就让郗超躲藏在帐幕中偷听。不料一阵风吹来把帐幕吹开露出了郗超,谢安看到后语带双关地说了一句“郗生可谓入幕之宾矣”。中国古代习惯用帘帐来分隔开房屋内的空间,而这种起隔断作用的帘帐,统称为“幕”。帷幕之内是居室私密之处,能进入帷幕中的宾客,自然与主人关系非同一般。谢安这句话中的“幕”,还可以指郗超所任的“参军”一职,这一官职当时也被笼统地称为“幕僚”、“幕职”。
“入幕之宾”后成为成语,比喻关系亲近的人或参与机密的人。运用举例——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中:“参议官范正舆除直龙图阁,告词云:入幕之宾,以折冲尊俎为任;从军之乐,以决胜笑谈为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二:“东坡自此将佛印愈加敬重,遂为入幕之宾。”也简称为“入幕宾”。例句——元·曹之谦《送王仲通》诗:“怀乡不作《登楼赋》,佐府真为入幕宾。”康有为《瑞典北海申堪闻常熟凶闻》诗之二:“ 萧何能荐登坛将,王猛曾为入幕宾。”
(杨新华 译评)